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6631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404篇
综合类   284篇
文化理论   65篇
信息传播   23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知行统一观”是毛泽东辩证唯物论的认识理论。知行的辩证统一就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其基础是实践;知行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知和行统一的过程是辩证的、发展的,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知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
前两天在书店看到书海出版社出版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这本书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几本散文名作中出现的一百多处文史差错进行了指正、考辨。余秋雨的大名在当今社会上如雷贯耳,敢有人对秋雨先生叫板,竟然在他的文章中挑出一百多处差错,这书可不能不看,便买了一本回去。看完上海学者金文明先生写的这部《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确实有“石破天惊”之感,因为金先生在书中指出的不少差错,并不都是很冷僻的史料,很多都是文史常识。在文史常识上出错,余秋雨固然有推不掉的责任,说明他写作有失严谨。但我看…  相似文献   
43.
《诗史合一》所带来的,或许是一次打开心室的时间,它引诱你我挖出深藏于心的那份精神遗产,解读我们同这位旷古伟人的精神关联,相信也能促动我们对当下文化生态的批判与溯源。截至今天,毛泽东离开我们才不过仅仅30年,但是他的思想和学说的影响已经传遍全世界。作为一种回馈,来自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是汗牛充栋,而且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人们都对他表达了应有的敬重和关注。多达成千上万种关于毛泽东的传记、资料、回忆文章、研究专著以及文艺作品,已然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毛学’热,而且这种超越国界的广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朱向前在他的新  相似文献   
44.
45.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它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作用,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的共同特点之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普遍宣传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既继承又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6.
记者:我注意到,您非常具有时代感,非常强调从当时的时代环境、时代背景来对某一问题作出评判与说明。那么,您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董仲舒的时代、与二程的时代、与陈独秀的时代、与毛泽东的时代,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47.
48.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东方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展现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不断发展的革命现实的统一,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  相似文献   
49.
1938年1月,在延安,屋外严寒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毛泽东与梁漱溟作彻夜长谈……  相似文献   
50.
许荐 《语文知识》2000,(12):34-35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