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112篇
科学研究   96篇
各国文化   119篇
体育   466篇
综合类   238篇
文化理论   121篇
信息传播   4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51.
在鲁讯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反映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江浙民俗,这与他生活的地域、社会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主要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这三大方面对鲁迅作品中的民俗事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典型的民俗生活场景及民俗事象,透析作品中所隐含的作者对江浙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952.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研究舟山海岛民间民俗舞龙运动的源起与特征、并与内陆民间民俗舞龙运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海岛民间民俗“舞龙”源起于“海神信仰”、“海洋宗教影响”、“王权统治”、“龙图腾”崇拜的心理需要;海岛民间民俗舞龙与大陆内地舞龙的相同特性有健身娱乐性、群体性、承载性和文化传承性,差异性有信仰规约性、涉海性、融合性、地域性等,并诠释了海岛民间民俗舞龙从酬神、悦神、娱人转变为“感恩海洋、人海和谐”的新内涵,彰显海岛人特有的“海洋精神”。  相似文献   
953.
佤族歌谣折射出绚丽多彩的民俗事象,它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方面立体地展现出佤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世界。这里我们探讨了佤族歌谣蕴含的精神民俗与社会民俗事象,包括木鼓崇拜、猎头祭谷、剽牛献祭等佤族宗教信仰及婚恋习俗与丧葬习俗。佤族民俗与佤族歌谣相伴而生,相互印证。佤族歌谣是佤族民俗独特的传承方式,是传递佤族历史文化信息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5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对乡土社会中民俗体育的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民俗体育在乡土社会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乡村社会的团结、促进乡民的社会化、为乡土社会的村民提供了休闲与娱乐功能、促进了乡土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并针对民俗体育的传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55.
以往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笔者试图从女性民俗的视角出发,考察春宝娘是如何在典妻的民俗下被不断地塑造和加固性别角色及遭遇权利的不平等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又是如何通过民俗被合法化,但女性又以自身的丰富性和辩证性抗拒着凝固为绝对法则的民俗陋俗。同时,也看到作者的男性身份使得文本并未完全表达出女性在典妻民俗下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56.
在古希腊神话体系中,掌管文艺、科学的缪斯女神主要神职侧重在文艺方面,而在中国民俗信仰的神谱中没有较为清晰的文艺神祗.中国古代戏曲业界供奉的是行业的守护神或祖师神,与艺术无关;古代民俗崇拜中的文昌神、文昌帝君、魁星所掌管的文运是读书人的科名禄籍前程富贵;两宋时期盛行的请紫姑习俗是当时民间“淫祀”风气的表现,主要目的是为了占卜预测,与文学创作无关.由对中国民间信仰中文艺神祗存否这一问题的辨析,可以窥探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某些层面,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的民俗文化和民俗心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北师大附属第四中学2015年1月21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教委主办,东方少年杂志社、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四中学,由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关昕,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民俗学讲座——"人文北京与城市精神"。关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北京历史,探寻城市精神,激发起同学们身为北京人的  相似文献   
958.
彭小琴 《传媒》2015,(23):76-78
民俗艺术自古就有传播的天性.新媒体的出现,为民俗艺术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新媒体覆盖广阔,方便快捷,形式多样,互动便利,使民俗艺术的传播呈现出数字化、海量化、立体化、及时化的特点.因此,为了实现民俗艺术的长足发展,必须不断开拓并创新民俗艺术的多媒体传播路径,于网站、电子书、自媒体、虚拟社区、APP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而深入传播民俗艺术,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挖掘民俗艺术的价值,使其为我国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9.
李学坤是长沙县的“兰台大户”,其倾数十年心血收集、整理了许多极其珍贵的民俗古物档案资料,整理家庭档案80余盒1000多件,并先后编撰出版了《金井漫话》(共八辑)、《民俗古物存照专辑》、《皇粮国税》、《岁月留痕》等书籍.这些书籍,先后由李学坤悉数捐赠长沙县档案馆珍藏.作为金井镇人,自1985年以来,李学坤潜心收集、整理了金井映山咀抗日阵亡将士墓的史料和残存的唯一一块墓碑,是见证和反映长沙县境内抗日战争极其珍贵的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960.
艾伟  王文婷 《文化遗产》2015,(3):1-4,157
在美国,"本真性"这一概念是一个精致而复杂的建构,是民俗工作和文化自身中定义合法性的核心。假定"本真性"是民俗学理性研究数十载的成果以及学术推论,它也可被视作一些民俗学者及其拥护者发明和部署的一种策略,以便将物质素材、社区和与中产阶级的精致性、政治意识形态、商业实体和大众传播机制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恰当的定位。和直观的或"自然的"不同,本真性本身是人为制造的。尽管这一概念符合一些学者和活动家的需要,但是当被僵化地使用时,本真性也对功能性的概念提出质疑,即传统行为实际上如何为个人和社区服务。在美国语境中,什么是"本真性"明确和暗含的标识?美国的本真性概念是否太过狭隘和条框化?在面对21世纪的文化保护与实践问题时,在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识有一种共识时,美国民俗学者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找到办法调整本真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