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54篇
科学研究   81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158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19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苔丝》这部小说构筑了凄凉悲哀的意蕴,究其原因是苔丝悲凉的人生经历,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严重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苔丝人生的毁灭。  相似文献   
992.
文化自信是国家与民族的立身之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深刻阐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明确角色定位,保持民族自尊,避免陷入否定自我的误区,强化民族自信。高校应当以文化自信为契点,贯彻文化自信的要义,解析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意蕴,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情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相似文献   
993.
《新诗》日刊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知名度较高的一份纯诗歌杂志。作为一份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刊物,它非常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的独创性。《新诗》月刊所登载的大部分诗作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同时,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超越,形成了该诗刊独具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9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95.
胡人形象是唐人小说人物类型之一。唐人小说具有传奇美学特征,胡人形象虽然在唐人小说中并不占重要篇幅,但同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通过对胡人形象的外貌特征、身世背景、方术技能的考察,认为胡人形象具有奇幻色彩,与唐人小说的传奇美学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解读《西游记》中仙、猴、妖之间的三角关系,结合《西游记》作者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其创作意图和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意蕴,那就是"暂时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和"邪不胜正"。  相似文献   
997.
王学  王月 《文教资料》2010,(24):29-30
"渔猎文学"是俄国独特的文学种类,尽管表面上看去渔猎似乎与生态保护是完全背离的,但在19世纪的俄国这个特定的时代和自然条件下,以及人对渔猎活动的理解和表现看,这又是培养一个人了解、热爱、融入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这些活动在俄国作家的笔下,成了细致观察自然,记录大自然,表达热爱大自然之情的生态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98.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鉴赏古诗词意境的方法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劳伦斯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进行严肃审视,从而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这无疑充溢着生态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00.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