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184篇 |
科学研究 | 147篇 |
各国文化 | 54篇 |
体育 | 169篇 |
综合类 | 128篇 |
文化理论 | 29篇 |
信息传播 | 4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53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汉禽兽镜图式中的蟾蜍物像,既多且繁,其形制或近于写实,或体生独角、羽翼、长尾,或呈翼兽状;体态或爬行、或直立、或踞蹲、或仰卧、或起舞、展臂持物,变化丰富。蟾蜍与“四灵”、羽人、凤乌、鹿、羊、熊、龟、鹤、麒麟、玉兔等众多神禽异兽、仙人灵物一起遵循一定规制配组配位,共同构成一幅幅华美精致、寓意深刻的禽兽镜流行图式。 相似文献
72.
73.
崇尚儒教的朝鲜朝,其日常伦理意识也同样作用于男性,特别是两班士大夫们。他们往往将对女色的渴望隐藏于内心,以示自己儒士之风范。朝鲜后期的汉文小说中出现了泼辣狡诘、率性大胆的女性形象——如幼妓玉香兰(《钟玉传》)、妓女乌有兰(《乌有兰传》)。她们极尽所能,施展性魅力。撕破了伪道学的不近女色的假面具,将这些士大夫的真面目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74.
客家民系的概念是由罗香林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对客家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族群的概念进入学术视野后,很快被学者运用到客家研究领域,进而形成了客家族群的概念。近年,在客家研究领域,客家族群的使用频次已经超过客家民系。对客家民系与客家族群两者进行概念上的辨析,再从田野与历史的视角中寻求学术界接受客家族群的理由,并通过这一概念的转变来反观概念变化背后所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5.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160-161
淘宝网的成功如实的反映了其卓越的推广策略,而其中包含了为数不少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淘宝网网页广告。本文将以顺应模式对淘宝网网页上包含有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广告进行三方面顺应性的分析和讨论,以进一步完善顺应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相似文献
76.
77.
关于《孟子》中“放辟邪侈”,学界以往没有进行详细阐释。相关解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且具有一些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放辟邪侈”为四字并列短语,泛指一切不守封建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统治与长治久安。同时,我们还对“罔民”一词的理解进行了梳理,认为俞樾“无民”说比“罔民”说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78.
笔者对新疆师范大学50名2005级少数民族民考民学生进行了包括汉语语法、汉语阅读、英语语法及英语阅读在内的四项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加强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来提高第三语言能力的方法不可行且没有得到理论上的支持.要改善这一状况,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大力推行全英文授课,减少中介语的干扰和阻碍.以此来改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9.
李政道认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在中国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星空天象的图案,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探索。从中,人们感受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确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80.
刘大谅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8,(Z2)
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先刻字,再生产,载史籍;秦皇统字,明源流,传文明。孔子记言,司马迁修史,陶渊明咏诗,柳宗元著文。汉文字的书写演绎成了黄河的浩浩荡荡,长江的源远流水。汉语滋养、化育、成长着炎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便留存着传承的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