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24291篇
科学研究   941篇
各国文化   574篇
体育   1148篇
综合类   866篇
文化理论   294篇
信息传播   194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862篇
  2014年   2188篇
  2013年   1930篇
  2012年   2325篇
  2011年   2953篇
  2010年   2476篇
  2009年   2360篇
  2008年   2490篇
  2007年   1551篇
  2006年   1394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1260篇
  2003年   1122篇
  2002年   946篇
  2001年   849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在风景如画的黄山之麓,新安江畔,中国文联和黄山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为"十·一"旅游黄金周锦上添花,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和国内暨黄山的民间艺术家共近千人,在锦绣黄山奉献一台异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相似文献   
22.
在中国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郭路生开始创作朦胧诗。大量详实的资料无不证明,郭路生就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有人把诗人郭路生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以尊严、力量、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即使在经历了现代诗歌各种风潮冲击和涤荡的今天,这些诗的语言与架构也并不滞后.重要的是作品背后的巨大载力,使诗的生命植根于时代与人们心中,使诗歌魅力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艾青以其独到的审美理念以及创作风格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他打破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概念化、公式化的模式 ,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新诗艺术 ,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中西文化“综合”的任务。  相似文献   
24.
25.
常峰 《吉林教育》2009,(5):78-78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风格特点、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进行情境导入式教学,让学生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进而濡染其心灵,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兴趣,提高其素养。  相似文献   
26.
月亮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之中。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嫦娥奔月的图腾神话时代开始,月亮便是轻盈美丽的象征,或是忧伤的寄托以及思念的信物,咏唱月亮的诗歌代代相传。几千年过去了,曾经圣洁的月亮却似乎越来越远,越来越朦胧。  相似文献   
27.
王维的禅修内涵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禅修内涵包括北宗和南宗两个部分 ,前期以北宗为主 ,后期以南宗为主。不同的禅修内涵对王维的思想和人生道路选择影响巨大。在北宗影响下 ,他念佛、坐禅、归隐 ;在南宗影响下 ,他“身心相离” ,隐于朝和吏。不同的禅修内涵也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前后期特点。  相似文献   
28.
2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生离死别、羁旅行役、壮志难酬、情感失落等诸种情愫的内容很多,这些内容又往往与酒结缘颇深。它实际道出的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借酒表现深沉的亲情、乡情,或是渲泄心中的不平、情感的失落,因此常常是悲思、忧思却以豪言壮语写之,故而留下了悲而豪、悲而壮的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30.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实验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教学古诗词使其真正起到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召唤真善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