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2729篇
科学研究   553篇
体育   110篇
综合类   14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中学化学教学中 ,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配平方程式、填空、选择、判断正误、计算等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配平成了正确掌握知识的关键。在长期教学中发现 ,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 ,并不是能很好或较顺利地掌握配平方法 ,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更是如此。这是在往后的综合练习中 ,易被困扰。为此 ,笔者按电子转移的不同形式 ,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不同类型 ,介绍几种简捷高效的配平技巧。1 不同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电子转移发生在不同物质的不同种元素之间———配平格式简单化例 :…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并指出它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3.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官能团.本论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催化剂,炔烃为反应底物,1,2-二氯乙烷作溶剂,高效合成一系列酮类化合物.比较不同反应条件,并提出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4.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种类繁多,叫法不同,电子得失不直观,很容易使学生在概念上产生混乱。通过对氧化数的理解说明有机化合物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碳的氧化和还原,其结果是碳所形成的两类共价键产生了彼此转换。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1,2],而血小板活化(CD62P)则是引起心脑血管梗塞的致病因素[3],本研究对单纯性肥胖儿童OX-LDL和CD62P测定来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资料.方法OX-LDL采集抗凝静脉血(有抗氧化剂),取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CD62PEDTA抗凝血,去血浆多聚甲醛固定15min,PBS洗涤后重悬取100ml细胞悬液加20ml荧光抗体标记15min,离心洗涤后加PBS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肥胖儿童同对照组儿童相比,OX-LDL和CD62P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与TG,TG一致,肥胖儿童中主要以TG高为主,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OX-LDL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组儿童,肥胖儿童CD62P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7.
58.
采用六水硝酸铈和氢氧化钠为反应物,用水熟合成法制备了纳米Ce02.并以不同合成条件下得到的CeO2为栽体,担载了相同含量的贵金属Au,制备了具有高活性的Au/CeO2催化荆.实验结果发现,以CeO1-2h为载体的催化剂在高温区易展现出较好的活性,而以CeO2-10h为载体的催化剂在低温区易展现出较好的活性.说明载体结构对催化荆的CO催化氧化活性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一、乙炔的不饱和程度比乙烯高,但乙炔却不如乙烯活泼从理论上讲,乙炔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加成、氧化反应应该比乙烯容易些,但实际上乙炔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比乙  相似文献   
60.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