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2155篇
科学研究   68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99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原子物理学与量子力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改革现行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一些具体设想,以便促进量子物理综合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相似文献   
992.
8203综采工作面是涡北矿北翼首采面.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倾角大断层多.该工作面在收作刷面期间采空区出现了发火预兆,后采取了有针对性又经济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对类似工作面在收作刷面期间防灭火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4.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水稻氮吸收效率和产量的基因。研究成果已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以水稻为主食。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现代农  相似文献   
995.
日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宏达课题组与丹麦技术大学、丹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应用AFM力谱,在单分子水平研究了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与配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相似文献   
996.
根据C电厂660MW锅炉的特性,合理制定低氮燃烧改造综合目标和改造方案,通过改造及运行优化调整,克服了原炉膛尺寸小、燃煤煤种广的改造困难;达到降氮效果的同时,保证了锅炉燃烧稳定和锅炉效率,降低了烟温偏差,提高了再热汽温,达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阐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详细介绍了两者应用于环境监测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8.
徐冰 《金秋科苑》2013,(23):81-84
近日,有报道称发现电梯里、汽车内打手机,辐射均会有所提高。并且在汽车行驶中辐射也要比停止时高得多。身边的辐射再次被推到争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999.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3,(8):41
宇宙始于大爆炸——这是一次持续时间不超过万亿分之一的巨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微小辐射粒子比一个句号还要小。最初的原子经过38万年形成了含76%氢和24%氦的混合物。宇宙10亿年后形成了第一批恒星,整个宇宙内布满了短星系。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物理模型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原子模型演化的教学,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其微观模型,了解建立某种模型的背景和科学依据,认识这种模型发展演变的原因,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以促进原子物理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