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教育   7577篇
科学研究   1355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443篇
综合类   342篇
文化理论   49篇
信息传播   7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838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858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述有关《项链》的传统评价,立体观照重新定位其深沉内涵,无论个人或社会,只有回归人类美德,才能远离“败坏”,走向“成全”,复归美好。  相似文献   
2.
知识传授方式的操作性、教学环境的不定性、组织教学的动态性以及身体练习后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体育教学最鲜明的特点。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直观的互动过程,也是教与学的矛盾表露最为明显、处理最为棘手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人精神缺失的现象常有发生。随着健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实验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教学古诗词使其真正起到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召唤真善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的状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本真的教育对多彩的生命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是唤醒、放飞?还是抑制、羁绊?  相似文献   
5.
对于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刘国正先生在《实与活》中有过多次论述,而对于语文教材的编辑者,国正先生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艺术渊源上考察,郭沫若散文诗的刨作是吸取了泰戈尔、波特莱尔、列那尔、屠格涅夫等外国诗人的诸多营养,并借鉴了其艺术表现方法的。从诗人表现永恒的主题和运用象征主义艺术表现方法这两个层面上比照、分析屠格涅夫和郭沫若散文诗中某些同类型的作品,可以看出后者不仅从前者那里吸取、借鉴了些什么,而且在艺术上做出了个人独特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改已成为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很多语文教师都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然而,在此过程中,有一些现象实在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舞之于中国更广大的普通观众而言.更像是一盏高高地挂在天边的月亮.又清冷.又遥远.阳春白雪般地令人难以亲近。尽管舞在台上奔跑腾挪.翻转扭曲,或舒展向天,或蜷缩成团,极尽其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努力地倾诉着那看似是发乎于个人灵魂深处的或痛苦、或激情、或孤独、或郁闷的种种精神体验,而观众却大多看得云里雾里,不知底里。  相似文献   
9.
赵辉 《吉林教育》2009,(7):85-85
观摩课也好,研讨课也罢,听过很多这样的课,笔者内心产生了更多的无奈!因为不争的事实是:为讲出课的轰动效应,为秀出授课人的名师地位,授课人对课进行过多的语言包装、问题包装、手段包装,由于事先多次试讲,课被打造的痕迹十分明显,原本灵动的教学流程被掌控得死板僵硬,本该充满变数和未知的探究活动被钳制得波澜不惊。面对孩子们那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注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呼唤公开课要去伪存真,要追求原汁原味,要回归“原生态”。那么,如何回归“原生态”呢?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唤诵读积累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精品的缺失与精神生产方式的蜕变 大凡书生学子,自从迈进求学的门槛,谁没氤氲过成名成家的美好梦幻?尤其是文科的学子,生逢科研硕果累累,而独缺文化精品的今天,谁不渴望以实际行动来响应时代对于文化精品的呼唤?谁不渴望灵感勃发,妙笔生花地谱写壮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