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五声”(宫、商、角、徽、羽)是否曾经作为汉字字调的一种标示方法?它与“四声”字调标示法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通过考证“五声”作为古代的一种数字序号曾被用于给汉字按照字调分类的事实,来证明早在沈约的四声说之前,汉字便拥有了“五声”字调标示法。并通过探讨“五声”字调标示法与音乐的联系,进一步揭示永明声律论的产生同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陈全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44
永明延寿的因果无差观在《万善同归集》中明确提出:因果之间存在着事相异时和性理同时的一体无二的中道圆融关系,因果律所产生的作用丝毫不爽,对其态度应既不偏空,亦不执有。延寿还主张因果互依相待,身心乃是造业之因,亦是果报承担者,其间我不能为。其总别二报说阐明第八识具引业力而令众生感生五趣、四生等异熟总报,前六识具满业力而使众生感得贫富等别报,别报业力能助发总报,有无烦恼分别乃是业报根本,其间的因果报应丝毫无差。其现生后三报论圆说了今生勤苦却无克证、修善得恶而作恶得吉以及梁武帝归凭三宝却困毙等似有悖于因果律的现象。有因必有果,只是因果有时候在不同时间上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3.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教育组织,是学术传承、积累、研究、传播的基地.自南宋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之后,书院便在儒学变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门探讨书院与学术关系的论著有朱汉民的《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刘玉才的《清代书院与学术变迁研究》、肖永明的《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等. 相似文献
24.
邵春驹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文心雕龙》的产生,与齐永明前后社会的几方面情况有关:1、社会阶层的变化;2、社会风尚由重武向崇文的转变;3、宏大而又重创新的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5.
吴越国的永明延寿作为五代时期佛教各宗派的集大成者,一改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不仅著书立说,还参与或主持了大量的出版活动。他在吴越王钱俶的支持下,出版佛经、咒语、塔图、佛像等达数十万卷。这不仅推动了吴越国地区佛教事业的发展,更为中国出版印刷事业在两宋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储备了人才和技术,也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的文化交流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6.
王融,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学界对王融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对王融的思想及其诗文的艺术特色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27.
《观心玄枢》集中体现了唐末高僧永明延寿的“观心”思想,他认为“观心”主体是第六识,所观对象是一切理和事,最终要求能观和所观二者是合一的,“观心”方法主要有直闻顿修、空寂之知、唯识二观、华严四观、天台三观、普贤十观和牛头绝观等,“观心”所要追求的境界是“境智俱闲”。若统合来看,我们可用“一心圆观万法”概括其“观心”理论体现出来的心性智慧,它留给现代人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心能转境”,人生的苦乐、迷悟等皆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28.
《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主要记录了五代宋初著名僧人延寿(904—975)日常所行一百零八件佛事,是研究其生平行履、著述、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其重校编集者文冲为宋人。本文从文冲自署的“永平道者山大云峰禅寺嗣祖居幻沙门”十六字入手,结合其他资料,说明他并非宋人,从而厘正一直以来认为文冲是宋人的误判。 相似文献
29.
陈全新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2,(1):41-44
永明延寿的“因果无差”观在《万善同归集》中明确提出:因果之间存在着事相异时和性理同时的一体无二的中道圆融关系,因果律所产生的作用丝毫不爽,对其态度应既不偏空,亦不执有。延寿还主张因果互依相待,身心乃是造业之因,亦是果报承担者,其间“我”不能为。其“总别二报”说阐明第八识具引业力而令众生感生五趣、四生等异熟总报,前六识具满业力而使众生感得贫富等别报,别报业力能助发总报,有无“烦恼分别”乃是业报根本,其间的因果报应丝毫无差。其“现生后三报”论圆说了今生勤苦却无克证、修善得恶而作恶得吉以及梁武帝归凭三宝却困毙等似有悖于因果律的现象。有因必有果,只是因果有时候在不同时间上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30.
《永明乐》是竟陵八友诸文士共同创作的一组乐府歌辞,其曲辞形式受当时新体诗的影响,多为"五言十句",另外,在风格上,这组曲辞也受到了清商新声的影响,少典重而多娱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齐梁时代乐府诗创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