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4篇
教育   1200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94篇
体育   198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3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薛瑞泽 《寻根》2003,(4):44-47
中国历史上流行性传染病曾经多次大规模爆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史籍中对汉代流行病发生的时间、爆发的原因,疫情波及的地区、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个阶层防疫和救助措施都有所披露。  相似文献   
122.
有学者认为汉代仕进制度“重文轻武”,对汉代的武艺和武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汉代仕进制度“重文”,但不“轻武”。其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体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127.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情感方式、审美意识和道德价值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精华部分是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作为产生于宗法社会的思想,它也完全体现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夫权社会的需要,它的糟粕更多地体现在妇女观、婚姻观方面,表现出残酷的非人道主义的倾向。从上古时的“三礼”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对婚姻也即夫妇伦理作了许多极端不平等的规定。特别是儒学独尊的汉代,从《春秋繁露》到《汉儒通义》,从《白虎通义》到《女诫》对夫妇伦理作了更…  相似文献   
128.
从《诗经》、汉乐府看西周、汉代人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研究西周时期婚姻家庭问题的资料,同样汉乐府也是我们研究汉代人婚姻观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诗经》、汉乐府所提供的史料为线索,从恋爱自由度、女子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离异现象三个方面将两个时期的人们的婚姻观念做一对比。这对于我国古代婚姻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肩水金关汉简中"家属符"简所蕴含的信息显示出,汉代的"家属"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边疆屯戍吏卒"家属"的构成比较复杂,除其父母、配偶、子女外,还有兄、嫂、弟、弟妇、姊妹、儿媳、侄子、侄媳、侄孙、侄孙女、孙子、孙女、女婿及其外孙子女等。数量不菲的吏卒"家属"在边塞地区有自己独立的居所,他们是边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辅助力量。汉简所记吏卒"家属"的"居署"行为,可能是吏卒"家属"成员在接受政府廪食期间,根据屯戍需求,按照戍防机构的统一安排部署,部分"家属"人员从"私舍"到鄣坞亭燧等署所参加相应的塞防杂务劳作的一种反映。以"居署"命名造册,显现出汉政府对进入边疆地区各类人口群体的精细化管控。就吏卒"家属"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丰富对汉代边疆社会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0.
汉代审美文化体制的建构深受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国家文化中心的形成意味着对于藩国地域文化的"一统",建立起以中央朝廷为中心的文化生产、传递、奖励机制,标志着与"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的文化秩序开始形成。而作为国家文化机构,乐府的重建意味着两种意义的"一统",体现了儒家"王官采诗""王者功成作乐"的政治/文化理念。国家文化中心、文化机构的形成,对汉代审美文化施与积极的体制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