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26篇
科学研究   75篇
各国文化   89篇
体育   230篇
综合类   78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6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论汉代的判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我国古代判例法的发展时期;成法的局限与不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遵守祖制、效法先王的化传统是判例法发展的主要原因;汉代判例法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对成法起了补充、延续、修改和完善的作用,使儒家道德法律化,同时也为儒家任意引经释法、司法官吏徇私舞弊开了方便之门;研究判例法实施的得失在信天仍能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942.
汉代辞赋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有一批把写辞赋作为终身职业的章之徒,他们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并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章”观念的自觉体现在:“章”及“章”观念的独立,对“章”进行专门的研究以及“丽”的“章”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943.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如何集兵应战,是所有国家统治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略述汉代的兵和兵役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兵,是指战士,然而在汉代,作为军队基本要素和基础构成的战士,主要不用“兵”来名之。“兵”字在当时主要的含义是指武器,当时多用的名称是“士”或“卒”,如:“战士”、“甲士”、“介士”、“卫士”、“骑士”、“楼船士”;“士卒”、“吏卒”、“甲卒”、“县卒”、“戍卒”、“卫卒”、“正卒”、“更卒”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士卒”和“吏卒”。以“兵”指称战士个体,则比较少,而且往往是与“士”或“卒”相连为一个…  相似文献   
944.
945.
有着远古文化历史的济宁如一幅古朴厚重、笔墨苍劲的国画,亘古不息、日夜流淌的蓼河仿佛静静诉说着济宁千年的文脉故事。山东省济宁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济宁发掘的汉画像石中有大量百戏表演的场面,印证了汉代百戏的技术技巧已达到相当高度。济宁市杂技团原创杂技剧《汉风?百戏》依托济宁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立足杂技本体,在无言的艺术境界中演绎还原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经典,像一位耄耋老者用沧桑的口吻讲述曾经凄美苍凉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如歌如诉。  相似文献   
946.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947.
金代亚沟摩崖石刻像是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一幅山崖壁上的刻像,本文对该图像的位置、历史时代、刻凿技法、艺术手法以及其所包含的内涵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48.
以美术为本位,以汉代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主线,分析《淮南子》美术思想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汉代艺术发展的影响,探究《淮南子》里提出的绘画理论,试图寻找《淮南子》美术思想与汉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汉代艺术发展背后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949.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使我们心生仰慕、慨叹不已的作品不在少数,而更使我们心生摇曳、振聋发聩的,当属其中的"马踏匈奴"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好有一评:"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马踏匈奴,首当其冲也!"本文笔者追随巍巍大汉的足迹,来寻求"马踏匈奴"的宏伟震撼场景及浅析其文明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0.
汉代巴蜀经学兴起于文景之世,文翁奖励儒学教育,领先全国以"七经"造士,于是七经之学盛行巴蜀,经学人才辈出。两汉巴蜀经学以易学、小学最盛,《诗》、《书》之学次之,而《礼》、《春秋》、《孝经》、《论语》之学亦有可观。巴蜀学者不满当时章句之儒"碎义逃难"、"违背孔真"的现象,自严遵始融《易》《老》于一炉,扬雄创拟经新篇,从而构成汉代巴蜀经学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之特色。汉末巴蜀经学与巴蜀地域政治经济命运密切关联,今古兼治,扬马击郑,于是以杨门之学和谯氏之学为代表的通经致用之学和谶纬学大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