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中图对丁外部世界长期的关注与兴趣,可谓中国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催化剂;然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与了解如何?如果众多外国朋友对于中闻的了解仅限于京剧、美食、快速增长的经济及各种廉价商品等表面的现象,这种状况难免令人尴尬。因此,在世界范围提振和奖掖汉学,引导和鼓励海外汉学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客观评价中国形象、积极充当中外文化与文明交流的使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2.
汉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科。今天,我们称之为“汉学”的这门学问已然蔚为大观,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历史性演变,已经成为一个囊括中国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庞大知识体系。汉学研究离不开其基本的研究主体——汉学家、翻译家。他们在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33.
这个采访是由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20世纪中国文学史》引起的。这是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著作。一个欧洲人把中国文学史有观点地谈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关注的是,西方汉学界是如何将原本从语言学出发而进行的汉学研究,现今已将其枝蔓延伸至“跨文化传播”的领域并铺展开来,这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展现一些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却十分推崇中国文化,渴望与中国进行交流的世界文化名人邮票。他们之中就有以中国事和物为背景,创作出具有浓郁中国韵味的作品,被外国邮政作为中国题材而印进了邮票。同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还涌现出一批以研究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汉学家。他们的面容,也在中国澳门、香港的邮票上亮相。  相似文献   
135.
李雪涛 《寻根》2009,(6):44-47
2007年9月在柏林去世的德国汉学家傅吾康(Wolfgang Franke,1912~2007年),可以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了,其父为显赫一时的大汉学家福兰阁(Otto Franke,1862~1946年),  相似文献   
136.
李美燕 《收藏》2009,(10):113-117
高罗佩的琴学生涯 西方有一位身兼外交官、小说家与汉学家的出色人物——高罗佩(Robert Hansvan Gulik,1910~1967年,图1),对于中国古琴艺术情有独钟,造诣匪浅,成为中西人士所津津乐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7.
弘扬汉学,必须完成汉学(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文化上与时俱进,汉学上有新的发展、新的研究,在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上不断创新,从此意义而言,中外汉学家、尤其中国汉学家的共同使命,就是完成汉学现代化再出发的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38.
在中国文化的西方传播进程中,国外汉学家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正是由于他们近40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典籍的主体部分已被翻译成各种西方语言;无论袁同礼还是王尔敏的统计数字,都说明中国典籍的外译主力是西方汉学家,尤其西方职业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39.
奥地利汉学家、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认为,结缘中国40年是自己一生之幸:“我们的生命十分独特,人没有权利忽略这种存在。6世纪的中国人就以《文心雕龙》带我们看待世界:那就是以谦卑之心欣赏和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140.
魏柳南(Lionel Vairon),法国汉学家、前资深东南亚和中东事务外交官,曾在柬埔寨、泰国和伊拉克等地担任外交官17年,并曾任法国国防部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