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时光如梭,逝者如斯.历史匆匆而过,我们常常来不及驻足.圣人曾经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都是在告诫我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忘记历史就是无知的开始,而回味历史往往是大智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外语频道值新中国60周年纪念之际推出10集纪录片<中国通>,便正是我们好古温故的一次影像体验.  相似文献   
82.
《管锥编》是钱钟书最重要的学术专著。是书甫出,海内外沸然,学人们欲一睹其书,一见其人。就连一些汉学家们到中国来,也抱着两桩心愿:一是游览万里长城,二是拜见“文化昆仑”。而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作者却谦称“锥指管窥”。此亦书名之由来及涵义所在耳。  相似文献   
83.
冉庄 《出版视野》2010,(3):32-33
最近,读了傅德岷教授的长篇报告文学《砥柱中流》,作品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金九主席1938年10月到1945年11月在重庆坚持反日复国斗争有详实的记述。据说韩国汉学家、诗人许世旭将把此书翻译成韩文介绍到韩国。记得许先生第一次来重庆时,应杨山先生所托。请我去火车站接他。  相似文献   
84.
王晓鹂 《中国索引》2010,8(1):38-40
西方的汉学研究,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领域。国内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关注,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开始,渐渐成一个新的焦点。其中,资料和文献作为基础和切入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著名汉学家叶山(Robin D.S.Yates)编纂的《自远古至当代:中国妇女研究西文文献目录》(Womenin China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A Bibliography of Studiesin Western Languages)一书,  相似文献   
85.
肖静 《出版参考》2009,(23):21-21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一本关于中国古琴的书。上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书,学中文、学古琴,那两年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生活。”瑞典作家、汉学家林西莉(塞西莉亚&#183;林德奎斯特)日前在京讲述了她与中国、与古琴的缘分。曾因《汉字王国》而为中国读者所知的她,又在三联书店推出近作《古琴》中文版。  相似文献   
86.
11月9日,西德长大的阿克曼特意从北京飞回德国。“整个柏林都在庆祝。”阿克曼在电话那头很兴奋,“街头放着老电影,酒吧里全是人,大家用酒精和歌声来庆祝。”米夏埃尔·卡恩-阿克曼,德国汉学家,现任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上世纪印年代曾在慕尼黑大学学习社会学、汉学,70年代中期在北京留学,8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87.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相似文献   
88.
2003年4月,笔者应邀赴日本二松学舍大学大学院任特聘教授。该校由明治时期著名汉学家三岛中洲于1877年创立,是一所具有汉学研究传统的著名大学。在日期间,笔者获得了东瀛汉学界的许多新信息,现将有关汉籍出版研究的动向草成此文,聊作芹献。  相似文献   
89.
范军  李金蔓 《中国出版》2023,(14):25-28
在我国出版走出去的进程中,不管是承担译介角色,还是书写中国故事,汉学家都发挥着独特作用。但由于部分汉学家对中国道路、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缺乏及时、必要、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一些汉学著作尤其是部分西方汉学家所撰写的一些书籍对中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误写。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迫切需要更广泛地引导广大汉学家,消除误读、误解,增进了解、理解,用好手中的笔,写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