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240篇
科学研究   91篇
各国文化   119篇
体育   250篇
综合类   140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3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人如月     
提到月亮,如果不写你,便是对不住了,想必,与你相伴的不仅有酒,不仅有剑,更有一轮皎皎圆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相似文献   
82.
姜胜琦 《成才之路》2011,(18):35-35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南渡后的李清照均过着客居他乡的生活,因此她们比常人更加敏感。就连自然界的一些自然变化也会引起她们太多的感伤。笔者将李清照的一些词句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些词句作一对比,从李清照词作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影响,浅析中国文人对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追求的继承与凝聚。  相似文献   
83.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84.
当我们以较为翔实的材料为基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0年来达斡尔族文学评论与研究的生成与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考察,不难发现,达斡尔族文学评论与研究的结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为主,再到新时期与新世纪,民间文学、文人书面文学、作家文学评论与研究三条路径齐头并进,共同的努力使研究深度与广度不断得以深入和开拓。其间,还培养了一支由达斡尔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专家、学者构成的研究队伍。在他们的默默值守和努力下,达斡尔族文学评论与研究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以说,达斡尔族文学评论与研究成就是显著的,成果是丰硕的,值得我们做出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85.
文萃     
《文化交流》2008,(5):72-73
郭沫若巧改祝寿诗   剧作家于伶早年虽系北京大学法学院俄文法政系出身,但对戏剧、电影却有过人的天赋和勤奋.50年代末,电影制片厂根据他的剧本拍摄传记故事片<聂耳>,轰动了国内外.   抗日战争期间,于伶坚守在上海"孤岛",组建"上海剧艺社",公演大量的抗敌戏剧和世界名剧<花溅泪><夜上海><杏花春雨江南><长夜行><大明英烈传>等等.<长夜行>反映上海沦陷前后,爱国文人与敌伪的斗争和社会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大明英烈传>以明代采石矶大战为背景,借古喻今,激励国人抗日的勇气和信心;<夜上海>后经改编还被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86.
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与世俗社会的兴起,一个中国特色的大众化时代正在到来。几乎整个中国的知识界都在围绕它而展开争论。在对待大众化体上的分歧几乎已经成为90年代知识分子内部分化的一个显标志。当然,在人知识分子,尤其是学批评的阵营中,反世俗化与大众化的声音似乎远远地超出了为之辩护的声音,“人精神”、“道德理想主义”、“抵抗投降”等一个比一个激烈的批判话语都把矛头指向世俗化与大众化。甚至可以说,在今天许多人知识分子的心目中,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标志就是他在面对世俗化与大众化时是否采取了激进对抗的姿态,否则便是“痞子人”或“痞子人”的帮手。  相似文献   
87.
李凭 《华夏文化》2016,(3):16-19
正黄帝被供奉为始祖的现象由来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代。不过,将黄帝树立成凝聚中华民族的旗帜则是汉朝以后的事,对此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有两位史学家,那就是司马迁和魏收。司马迁的贡献在于,总结西汉孝武帝开疆拓域的成果,将原为部落领袖的黄帝树立成华夏汉族始祖的形象;魏收的贡献则在于,总结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制成果,将黄帝拓展成为北方各族共祖  相似文献   
88.
安史之乱后,强藩割据成为中晚唐最大的痼疾,而中晚唐的文人对于藩镇问题却态度不一,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而在科举过程中的不同际遇是造成中晚唐文人对藩镇态度分野的重要原因。科举是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但每年科举之后文人就会被分为及第与落第两个群体,以此而入朝为官的必然会支持朝廷,而屡考不中的难免会失望,心生怨恨,敌视朝廷,这也就造就了文人对藩镇的不同态度。探讨文人对藩镇的态度有利于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藩镇问题。  相似文献   
89.
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特点,以成都市民族中学和西藏中学初一至高二汉、藏族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量,以从中探寻汉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的差异,从而对症下药,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应激源的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0.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质。同时,元代戏曲中的屠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即他们对儒家政治理想的坚守和对道家超脱世俗的向往。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为人们了解元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