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4篇
  免费   5篇
教育   5453篇
科学研究   118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44篇
信息传播   30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必然是乐中有诗,诗中有乐,相得彰益,给人以 极大的审美享受。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也要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尤其是诗词鉴赏力的培育,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2.
我们在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时,就会发现有很多诗、词、歌谣,或置于全篇中,或置于某一章节的开头,或附于篇末;其作用也不一而足,或用以评论人物的行为、性格,或借以表达作者的某种看法等等。只不过大多数中学生读者更为关注作品中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于作品中插入的这些诗词可能“不屑一顾”。其实文学作品中引入的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相似文献   
123.
高中阶段古典诗词教学的现实困惑是: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教古典诗词,教学却往往是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诗词本身的深入解读,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去仔细品味。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带领学生聚焦细节,勾连全篇、涵泳咀嚼、激发想象,从而品出诗词的结构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24.
初中课本每册都选编了一个单元的古诗词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反复咏叹”法,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激发感情,培养学生感受能力我国古代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乐府诗、唐绝句、宋词等都是入乐的,都讲究音韵的平仄,节奏的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5.
悲情政治是政治的基本形态和最高追求。悲情政治以对立为基本元素,以生存价值为动力,以独立意志为基石,以乐观主义为本质要求。毛泽东极具悲剧精神的诗词创作,艺术地再现了悲情政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6.
李娜 《山东教育》2005,(21):104-105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是《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27.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唐诗宋词中的精品以及其他时代的优秀诗作是我们精美的精神食粮.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古诗词名篇佳句所揭示的哲理已深入到我们的内心,给予我们巨大的启迪与鼓舞。  相似文献   
128.
陆游的咏梅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是空前绝后的.这既表现了梅的外在美,也表现了梅的品性美,并借此象征其人格美.长期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意境上与陆游完全"相反",甚至于对陆游的其他咏梅诗词也给予否定.本文全面分析了陆游的咏梅诗词,兼对郭老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9.
什么是意象呢?有人解释为“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作的主观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字表达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我国诗词向来有创造意象的优良传统,不乏创造意象的高手。所谓“诗中有画”是对意象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30.
《康熙诗词集注》是近年来出版的颇有力度的古籍整理著作。是著在版本校堪、考镜源流方面筚路蓝缕,在诠次辩证、疏注考订方面证据今古、巨细咸蓄,且成功地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是著包容深广、梳理细密,不仅为研习康熙诗词者提供了一部完备的读本,而且为保存和整理古代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