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通过对林则徐《答奉化令扬舟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2.
《云南科技管理》2014,(3):73-73
<正>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于1985年5月成立,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大理州农业局。在职人员中有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学历8人;有4人荣获国家、省和州突出贡献奖和政府津贴;有2人荣获"大理州优秀高层次人才"称号;1人被授予"云南省青年科技红河奖(十佳)"、"云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中国植保青年科技奖"称号。建站以来,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  相似文献   
93.
采用容器育苗,可以在造林后成活率不高的地段进行补植,这种急救措施保证了苗木生长的整齐性,效果很好。因此,为了保证造林工作的成功,建议在今后一是要实施科学造林,二是合理应用好客器苗进行补植。  相似文献   
94.
在商务英语知识体系的支撑下,该专业人才天然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能。从而,若要将这种“可能”转变为一种“现实”,则需要建立起“专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间相契合的态势来。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分析区域经济环境、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就业跟踪机制等。  相似文献   
95.
对很多东方女孩来说,深植于她们童年印象中的玩偶,可能更多是来自HelloKitty,那只粉色的小猫,直到成年后依然是很多人闺房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而对于西方女孩来说,她们更熟悉这个"梦想":"拥有一个芭比!"1959年3月9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大眼长发,年龄18岁,身高167.4cm,性格"开朗、充满好奇心、富有想象力、热爱创作"——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金发美女娃娃芭  相似文献   
96.
一体化教学是集教、学、做为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园林专业职业需求的基础上,以"花境配植"模块教学为例,对其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7.
进入二十世纪,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传统帖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很少受到书家的关注。然而沈曾植却另辟蹊径,创出一种碑帖结合的书法风格。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于碑帖结合的书学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沈曾植的碑帖兼重、南北汇通、笔法、墨法等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98.
沈曾植虽著有以论词为主的专著《菌阁琐谈》及其他若干论词文字,但在现代词学史上,仍属于波澜不惊甚至被尘封的人物。在厘清《菌阁琐谈》一书原貌及重编情况的基础上,对其推崇晚唐五代的香弱词风,追求"险丽"奇诡的审美趣味做了细致的分析;对其注重词体声情搭配并从音乐的角度探索词曲演变的规律的相关论说也做了充分肯定;梳理了其与常州派代表人物周济、刘熙载等人的词学渊源。鉴于沈曾植晚年与王国维的密切交往,分析沈曾植之词学思想,时以王国维为参照对象,由此反映出新旧词学交替之际,词学思想的汇合与分途之轨迹。  相似文献   
99.
补植苗木的水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植物水分代谢平衡原理,结合生产实践,阐述了补植苗木在各个生产环节(季节)水分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公认的大家有八位,陈植是其中唯一跨入21世纪的百岁老人.2002年3月20日这位中国建筑界的开拓者、杰出的建筑家、建筑教育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敬业精神、诚恳待人的作风,时时令人缅怀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