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沈鹊应的诗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鹊应是福建近代同光派闽派女诗人,由于她独特的家庭背景,特殊的人生遭遇,以及同光派闽派首领陈衍及其伯兄陈书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她的诗词作品在内容上、艺术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而奠定了沈鹊应在福建近代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2.
《八闽学政》是明代地方教育史上的珍贵文献,现藏于日本。本文根据已故日本学者山根幸夫提供的《八闽学政》的复印本,简介其主要内容及成书情况,并大致考证出其作者。  相似文献   
113.
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南宋末期词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包含了深刻的词学批评理论。《乐府指迷》正视词体发展至南宋中后期的现实,在词体的音乐性和书面化的关系、词体风格如何面对俚俗和古奥两种偏向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主张既要正视词体已经基本上成为书面文学形式的现实状况,又要尽可能地保持词体的传统的音律特性;对于词体风格,既反对俚俗,又批评古奥,提出了"文雅"、"含蓄"、"柔婉"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乐府指迷》树立了以周邦彦词为理想的标准,对词体的发展以及后世词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115.
<正>01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活得坚强当祁文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勇敢和坚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京沈高速公路北李官站附近有一条岔路,坎坷曲折地步行约20分钟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棚户区。祁文博的家,就在棚户区的最尽头: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火炕占据小屋的大部分空间,破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压着破碎的玻璃板,厨房里的铁炉用来做饭烧水兼取暖。唯一一张彩色全家福合影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提出,科普读物可分为大众和进阶两大类,前者供一般读者阅读,后者供文化人或特定读者阅读。本文以沈君山先生所揭橥的信达趣为基础,认为大众科普读物以信达趣为必要条件,启发性为充分条件。进阶科普读物则以信达和启发性为必要条件,趣为充分条件。不论大众或进阶,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对当世或后世产生影响者,就能成为名山之作。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8):22-23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元明间的社会称呼,是由姓氏和排行组成的,或加“郎、官、秀”表示等第,如《水浒》中称武棱为武大或武大郎,“沈万三”的“三”是兄弟排行,“万”字是当时市俗对富人的一种礼貌表示。若换在今天,排行可略而不提,其称呼就是“沈老板”。  相似文献   
118.
湖北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饶的物质资源和包容的人文氛围,文学园地人才辈出争奇斗艳,似在情理中。本文通过对沈虹光戏剧实践的简括梳理,探讨深远悠久的楚文化对荆楚大地上笔耕不辍的作家的熏染浸润,由此证明楚文化的精神品格在湖北作家作品中的承继与延展。  相似文献   
119.
明初,沈万三家族竭力欲和新政权搞好关系,但成效有限,依然不断遭到明廷打压,灾祸频仍,日趋没落。究其原因,这与明廷重农抑商、打击豪强、穷治党狱,以及沈家生活奢靡、个别亲属行为不端,甚至卷入政治斗争等因素息息相关。沈氏家族的盛衰是元末明初社会巨变和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其家族悲剧既是明初激烈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又带有鲜明的咎由自取色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其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0.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在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列女”、“孝女”、“忠节”等卷,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忠孝节烈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到清代,随着时局的稳定,沈云英故事流布已广,在史传、札记、随笔中开始出现有关沈云英的记载。论文依循“史传”的体裁性质加以考述,探究故事流传过程中的特点与变化,是为沈云英故事之“史证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