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应付方式对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职校生的自我和谐.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对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纳税影响会计法更合乎实际。同时对递延法和债务法进行了实例的分析,认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两种方法侧重点不同。在各自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64.
储冬生 《教书育人》2005,(11):44-44
断想之一:是什么引起质的飞跃? 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并且必须在备课笔记的后面写出教学反思的内容。当时在我们的感觉中写教学反思是一种负担,一直就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每次检查之前匆匆找来几本杂志应付一下,就这样持续了挺长的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65.
选择特定的考试应激情境,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锻炼感觉量表(EFI),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目的为研究体育活动作为应付方法降低考试应激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考试后产生的应激反应,改善心境状态;体育活动时心境状态的改善与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之间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
对化学实验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给予重视,并及早防治,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并在化学实验中增长智能和技能。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即以四川省成都市的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汉文化背景下的藏族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和自信心的现状,并试图探讨藏族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自信心的相互关系,希冀为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及自我教育、适应环境、自我发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8.
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机抽取了800名大学生,运用因素分析探讨了就业压力源,采用相关分析、线性结构方程模型(LISREL)探索了就业压力过程的路径。结果表明:(1)就业压力源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就业压力源与消极应付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付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付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付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2)就业压力源是引起焦虑的直接主要路径,应付方式在就业压力源与焦虑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是间接的路径。  相似文献   
69.
与公办学校教师相比,民办学校教师面对着更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保障体系不健全、竞争无序、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企业化管理体制缺乏对教师人性关怀、工作强度过大、身心疲惫等,这些问题都是民办学校教师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必须从学校和教师个人双方入手,才能有效地应付压力,帮助民办学校教师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0.
心态见高低     
苏东坡在一次游玩时开起了玩笑,他嘲笑佛印说:"我看你像牛粪。"然而,佛印当即回应:"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顿时语塞。两人的对话看似不搭茬儿,实则是境界高低的体现。看人似粪,是否自己内心也如粪便一般呢?看人像佛,是否说明心中也坐着一尊佛呢?苏东坡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以语塞,想必心中有愧。可见,心之所想,决定境界的高低。心善则善,心恶则恶,心态见人之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