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4774篇
科学研究   558篇
各国文化   115篇
体育   367篇
综合类   249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78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桂林山水》以独特的视角,奇美的语言,精道的表达方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壮美,抒写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是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怎样通过讲读教学让耳聋学生也能跟健全人一样走进那美妙的情景之中,体验到桂林山水的雄伟壮丽,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撞击呢?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桂林山水》一文的语言特色,让耳聋学生突破关键词语,围绕关键词去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中产生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郝克远 《青年记者》2008,(16):27-30
早在上世纪末,就有很多都市报人吆喝着要办"主流大报",如今十来年的时间过去了,放眼望去,有几家都市报真正办成"主流大报"了?不能说一家没有,但确实寥寥.许多都市报人早已不再提这个话茬了,有少部分人虽然还在继续念叨,但多数也只是自说自话而已,并没有多少人给予认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都市报人在新闻把握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极大地制约了进入主流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4):9-10,18
现在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2001年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出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条,比例相当高。原因在于最近100年来,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激增,人们对科学的关注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但近年也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国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时,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0.3%,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的调查中已经上升到1.4%。虽然不令人满意,但上升速度是很快的。根据新华社2001年10月的报道,除了正规教育渠道外,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中…  相似文献   
14.
意象说是了解中国古典美学之关键 ,它本身由观物取象经由物象、心象发展而为意象 ,又发展而为意境并影响中国古代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唐代公主入道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主出家修道者较多,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不外乎三个方面:受当时崇道风气的影响,求祛病延年和摆脱和亲。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留数理论证明了:∞∑n=1 1/n4=π4/90  相似文献   
17.
击拳道     
刘焕军 《武当》2005,(11):36-37
武术之道在于阴阳辩证。所谓“道”,则是衡量一切运动学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基本法则。道合乃为一气,混元之二五为尊。二是阴阳,五是五行。由此能衍生出养生、健身、防身、表演、技击及竞技竞赛等。这里主要说的是技击之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汤伏祥 《寻根》2006,(3):44-53
莫理循这个名字,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所遗忘.重新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多少有点苦涩,多少有点感慨.莫理循1893年来到中国,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袁世凯死后,继续为中华民国政府效力,直到1919年离开中国.在中国,他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20多年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