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陈程 《天中学刊》2014,(2):118-120
清末国士王柏心在对荆江水患的实地考察时,形成了四大治水思想,即"因势利导,疏导结合""南疏为主,南北并治""疏浚扩湖,开辟水道""兴利除害,体恤民情"。四大治水思想具有实地调研、趋利避害的科学性,反映了王柏心的民本思想和治水的全局观。  相似文献   
102.
清江浦,位于古淮河南岸,1415年由明永乐治水名臣陈碹主持开凿河道而成.清江浦的建成开埠,促使运河船只可南往淮河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全部畅通.其后,陈碹兴建漕粮仓,将清江浦交通枢纽作用的发挥推向了极致,清江浦迅速成为长江以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经过明清两代各朝皇帝近500年的治理和搬迁,清江浦逐渐成长为“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街)栉比数十里不绝.北负大河,南临运道,淮南扼塞,以此为最”的通商大埠.而清江浦开埠带来的河道畅通和区域优势,使其成为“七省咽喉”、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并被赋予“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3.
苏东坡生长在长江之头的岷江江畔 ,长期任官于江淮流域的杭徐湖地区 ,他一生喜好游水、善于治水、放情咏水 ,与水情结深厚。他丰富的水经历和水文学及其对水文化的贡献 ,今天仍值得我们秉笔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的任务及对生产的影响,矿井防治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国投新集板集煤矿构造发育特征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阐明了本矿防治水工作重点,分析了防治水多种途径,探讨了矿井物探、钻探、预注浆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煤矿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开采防治水工作的几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面源污染是入湖主要河道水质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占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来源的60%,因此,减少面源污染成了改善入湖河道水质的最重要措施。洱源县牛街乡在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性模式,认真贯彻执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绘制了全乡主要入湖河道水系分布图,认真统计各河段农田灌溉面积,按照"总量控制,以需定供,定额灌溉"的原则,杜绝大水漫灌,切实保护水源,落实节水治水各项措施,配合流域生态农业推广,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核心区畜禽禁养等综合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染物进入河道的数量,入湖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翻阅地方档案典籍,解读常熟文化底蕴,你会发现“山青水秀”是自古描述常熟自然风貌用得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古人用“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来阐述初识的古城,虽未直书山清水秀,但其效果甚矣。说起常熟的山美,其实倒不在于她的自然容貌多俊,内涵深远的人文更胜于她的景观。虞山、福山、铜官山、乌丘山,说  相似文献   
108.
李鹏 《寻根》2011,(1):4-8
一、祠山大帝与祠山信仰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冶水神,祠山信仰是以崇拜和祭祀祠山大帝为中心的民俗信仰活动。其流传地区主要在皖东南、苏南、浙北一带。  相似文献   
109.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样也是水利事业发展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做好档案工作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0.
公民“信息公开申请”起热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中国新闻周刊》曾以《政府信息公开:从上游治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题报道该条例的通过。但是“阳光”在“上游治水”中的实现,尚需“下游”持久深入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