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797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古愚老人消夏录>十七种六十卷,清汪汲撰.该书研治经史词曲,内容丰富,各家书目多有著录,是流传颇广较为重要的一部丛书.然而关于其作者汪汲,各书记载多语焉不详,特别是汪氏里籍,各目所署竞多至七种.论文从原书及各地方志入手,对其里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52.
晚清学者、诗人郑珍,幼年获得母亲良好家教。因此,学贯古今,著述宏富,后世誉为"西南巨儒"。为纪念母亲生前教诲,他撰写《母教录》,记录其母教子读书、教子做人等内容,成为西南边陲家庭教育之典范。其中,郑母注重环境教育、人格教育和为子女树立榜样,对今天独生子女父母开展家教提供良好的借鉴,对研究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记录自己在欧洲的所闻所见所感。《欧游心影录》中反映出梁启超后期的新民观,与五四运动前的新民观有显著的区别,他提出新民应具有国民自觉心、"尽性主义"、注重东西文化调和、具有法治精神、具有世界主义。而梁启超欧行之后的新民观更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  相似文献   
54.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5.
文章纠正了姚祖恩就是《史记菁华录》作者苧田氏的错误认识,介绍了《史记菁华录》早期的几种版本,并推测此书作者是范甫霑。  相似文献   
56.
中文期刊的套录建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期刊的连续性特点,选择套录为主的建库方式有利于保证数据质量,加快建库速度。从优质套录的条件准备及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套录建库确实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艳芳 《图书馆论坛》2005,25(5):160-162
中文图书套录编目是现代编目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主要介绍套录编目的优点以及在数据套录编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8.
何辉 《图书馆学刊》2005,27(5):82-82,93
回溯建库是将原来反映在卡片目录上的书目信息转换成可以供机检的机读目录格式。介绍了在回溯建库中如何利用国图信息中心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套录和在套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书目数据套录的来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0.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