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180篇
科学研究   6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2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在新闻侵权中占有很大比例。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论著,大多把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名誉权相提并论的。其实,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与法人的名誉权固然有很多共性,但是两者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相异之处,本文拟专门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2.
在新闻侵权案例增多的今天,媒体对所发布商务信息的真实性倍加小心,以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内容真实也可能侵权,这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诋毁”。在大众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经营对竞争对手的商业诋毁大多是通过媒体进行的,而媒体往往忽视了相关法律规定,常与经营共同走上被告席。下面我们看看什么是商业诋毁,以及媒体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53.
骆佰松 《军事记者》2005,(11):23-23
隐性采访是指记在采访过程中不公开记身份,或公开记身份但不道出真实意图的采访。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记对于通过正常渠道采访而无法得到的新闻素材,常常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以满足广大受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但是,有些记在进行隐性采访过程中,对一些法律法规掌握还不够,以至不能很好地或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因此,记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按照合法的依据,把握和运用好隐性采访的原则,在完成新闻采访和报道任务的同时积极维护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4.
网络版权保护之基础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给著作权法领域带来了诸多我们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著作权的确认及侵权等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5.
5月30日,国家片反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正式实施生效,这意味着,互联网上的著作权终于有了一部有章可循的具体规则。虽然只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仅仅涵盖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行政责任,但是从发布的部门来看,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分别是“著作权”和“互联网”的主管部门。长远来看,该《办法》将展现出网络著作权游戏规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真没想到经历了文化苦旅、无限风光的余秋雨连续打赢了两场笔墨官司后,2003年在“官司苦旅”中吃了个“败仗”。研究文坛“余秋雨现象”的《北京文学》编辑肖夏林发表了《文化中的文化》一文(见《书屋》2000年第2期)后,余秋雨于2003年2月向北京东城区法院起诉,称肖文中“(余秋雨)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  相似文献   
57.
彭桂兵 《出版科学》2018,26(4):23-27
传播技术带来网络文学IP的开发便利,同时也造成版权侵权形态的多元化,从而给司法判决增加了不确定性.对于网络小说转码而言,我国著作权法认定"临时复制"是合法的,但在司法判决中要避免转码技术的证据认定向被告倾斜.对于网络小说搜索链接、存储以及改编而言,我国司法判决中出现了如下新的问题:原告没有提起间接侵权诉讼,法官要不要行使释明权?提供改编服务是不是可以被列为对网络小说改变的情形?"应知"状态的确立超越"红旗标准"是常态还是例外?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新闻报道侵害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又以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尤甚。我国目前并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在《侵权责任法》中也未对相关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在发生新闻侵权行为时仍要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忽视了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对相关纠纷解决不当。为解决相关认定不清的问题,本文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和侵权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三方面来解读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59.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06,(20):33-34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父亲(现已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小莉同意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官司,状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60.
无论是在编辑实务中,还是在侵犯著作权案的处理过程中,认定作品之间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之处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个事实问题,出版社才能知道所出版的图书是否存在侵权.本文以案说法,从版权鉴定的角度阐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