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瑞吉欧,那里的幼儿园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方案教学”的教学方式:儿童决定学什么,并参与制定学习计划,而教师是儿童学习、探究的一个贴心帮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2.
郇大光 《大观周刊》2012,(32):246-246
一堂好课.兢泉欣赏一首名曲,奈音在耳,袅袅不绝.曼示出教学语言的魅力和审美价值。本文试将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语官要求进行探讨,主要从准确简明,抑掳顿挂,体杰得体,刨设意境,风趣幽默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3.
金文吉 《阅读与鉴赏》2008,(12):13-13,12
那几天.栓子总是走神.收破烂的吆喝声也无精打采。想想大夫关于内向、自闭、抑郁的解释就让他心慌。  相似文献   
10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教师应以身作则,信心十足只有自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自信的教师上课时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105.
洪亮吉是乾嘉时期极具声望的诗歌评论家。他学问广博,交游甚广,在借鉴与批评其他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即反对泥古不化与各立宗派,主张直抒胸臆与自写性情。《道中无事偶作论诗截句二十首》是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论诗思想的论诗组诗,也为我们理解洪亮吉的论诗思想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6.
云贵高原所独有的十二生肖地名,是反映该地区语言禁忌避讳民俗不可多得的"风俗化石"。本文基于对云南省珠江源头十二生肖地名分布及禁忌状况的调查分析,揭示其蕴含的避凶求吉的民俗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7.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洪亮吉获得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肯定及大力推崇;并且经由他的示范,还出现了效仿其骈文风格而自成一派的"常州体",一脉绵延直至清末,影响可谓深远。要之,洪亮吉称得上是有清一代的骈林巨子。  相似文献   
108.
乾嘉年间社会盛中伏衰,危机四起,是清代社会盛衰转折期。洪亮吉的词记录了其壮年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刻苦力学,却屡困科场的经历;中年为官空怀济世报国思想,却在官场中处境尴尬的苦闷心情;晚年因直言上书被贬塞外,决心远离政治的无奈选择。洪亮吉的词感情浓郁真挚,反映了乾嘉士人艰难的谋生途径和险恶的政治生存环境,以及士人政治话语权丧失,从热心功名到疏离政治、潜心学术研究的转变。其词饱含了传统儒士自强不息、忧国忧民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9.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虽任不足中国传统人口思想的痕迹,但其生活在乾隆、嘉庆稳定和平年间;注意到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并指出人口增长速度与房屋、田地等社会财富增加的关系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后果,从而提出"君相调剂法"等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策略对我们今天任然具有借鉴意义。该文主要从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与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关系、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0.
民国史坛积极建设中西交通史学科之时,亟须外人成果.欧美、日本学者从事中西交通史领域研究,比国内学者早近半个世纪,成绩卓著.若言整体研究水准,中外有高低之别,中国学者不仅落后于西人,且不及日人.贺昌群指出:“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正统史事之研究,吾人当可上下其是非得失,相与周旋.至于西域、南海、考古美术之史的研究,则吾人相去远矣.”迻译欧美、日本汉学者的佳作成为沟通中外学术之要途.张维华认为大量翻译介绍国外汉学家在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成就,是民国时期中西交通史研究特点之一,大致符合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