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教育   858篇
科学研究   68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利用1982—2010年洞庭湖流域GIMMS NDVI数据及30个气象站点月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洞庭湖流域NDVI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值空间分布特征呈中部低,西、东和南部高的格局,NDVI和降水空间分布总体具有较大一致性,在流域北部、东部、西北部及中部呈正相关,而流域东北和中南部NDVI值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小。(2)过去29年流域NDVI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夏季NDVI值最大,春季值明显小于夏秋季;NDVI与降水量的同期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5,与滞后3个月的NDVI相关性最好。(3)流域NDVI变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小,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仅洞庭湖区附近出现降低,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2.
孔雀河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瑞花  李霞  尹业彪  董新光 《资源科学》2009,31(9):1553-1560
根据孔雀河畔59块样地的调查数据.应用重要值计算了天然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孔雀河上游至下游,土壤pH值增加,在土壤pH<8.56时,植物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增加,植物种类、数目及平均盖度增加,长势良好,反之则降低;②随离河距离增加,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离河5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大,离河30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离河650m处由于有人工灌溉,多样性指数又较大;③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是影响孔雀河畔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地下水埋深<3.6m、土壤pH值<8.56是适合天然植物生长的双重临界指标,低地下冰埋深、高土壤pH值和重度盐渍化是植物多样性低的诱因,对下游河道进行间歇性输水和对周边有天然植物分布的农田适时大水漫灌,将有利于河畔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83.
柳景峰  张勃 《资源科学》2008,30(7):1105-1114
基于ArcGIS平台的地统计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5个气象和水文站点1956年~2000年逐月气温、降水、蒸发和径流资料,并且空间化显示了各年代间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本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蒸发和径流的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反映了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因素和径流变化的时空耦合性。60年代~70年代开始整体升温, 70年代以来80年代和90年代气温上升最为典型,高山湿润半湿润区气温升高约为0.5℃~0.6℃,平原荒漠区升温一般高于0.5℃,同期中西部山区降水增加, 50年代~60年代之间西北部降水增加、中部小幅减少, 60年代~70年代上中游绝大部分地方的降水增加,70年代~80年代除北山迎风坡降水增加较少外,其它地方降水均增加较多,80年代~90年代降水的变率呈现出由西向东规律性递减的趋势。另外,径流形成主要受到山区降水的影响,但冬季气温的上升会将融雪期提前,增加冬季流量,影响流域的春季径流。上游降水量和径流增幅比较接近,体现出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拟合性,径流和降水的变化系数分别为1.3444和1.4823。平原大面积的人工绿洲区升温幅度较低,在0.3℃~0.5℃,与局地下垫面即绿洲的小气候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4.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岩富山古崩塌地貌是迄今在华东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古崩塌地貌.受岩性、岩体产状、构造、节理和裂隙以及新构造运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花岗斑岩组成的山体因崩塌而形成了造型奇特的山峰、岩壁与陡崖、岩洞、断层谷与峡谷、崩塌堆积地貌和串珠状跌水瀑布等各种地貌景观.这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可以考虑将此建成地质公园.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学研究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以及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结合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  相似文献   
85.
雪域奇葩-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元朝,其名称为“次仁玛”。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发现珠穆朗玛峰为我国最高峰,正式命名为“朱母朗玛阿林”。在藏语里“朱母”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她的名字,“阿林”是满文,意为山峰,全文简译出来就是神女峰。1771年清朝根据藏文音调,又将其改译为现在的名称“珠穆朗玛峰”。保护区的自然风貌,恰似传说中的上天净土——东方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86.
侯增福 《钓鱼》2009,(23):47-48
地理位置: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中华七大古都之一,境内河渠纵横,道路如网,历来为南北交通要道。洹河又名安阳河,是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的第二大支流,干流全长164千米,流域面积1920平方千米。安阳著名八大景之一的“鲸背观澜”之地就在当今的老安阳桥河段。  相似文献   
87.
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大河流域;资本主义最早萌发在海路、陆路贸易频繁,被称为东西方贸易中间站的意大利;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地理环境也起了重要作用,它资源丰富,大西洋、太平洋又把它与欧亚列强远远隔开,使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战场免遭战祸……所有这些都表明,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水库泥沙淤积形成机理和过程的阐述,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科学分奏,并针对每种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流域的管理与治理对水库泥沙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认识其重要性,并用科学的方法管理.  相似文献   
89.
大亚湾近岸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地貌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以地处海陆交接部位、具有优越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大亚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利用我国1980年-1986年海岸带调查数据和2004年的908遥感调查数据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地貌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大亚湾近岸陆域和潮间带滩涂的开发利用变化受到高程、坡度和地貌成因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坡度对海湾近岸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农业用地,而地貌成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②大亚湾近岸0~30m高程范围内,各种海湾开发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显著;③大亚湾近岸农用地变化受坡度、高程影响较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38和0.6857;林草地变化受地貌成因的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为0.9344;水域变化受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关性系数为0.4573。  相似文献   
90.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史传说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故事,但是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依据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结果来撰写。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誉为是为中华民族修家谱的盛举。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