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751篇
科学研究   16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理暗示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活动,但它却能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极大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近几年来,我们将心理暗示的有关理论应用于高职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学习成绩原无显著性差异的2000名学生做分组对比,八个月后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化学课的喜欢程度等方面出现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2.
《当代电大》2006,(5):6-9
如果有人当面评价你.用上了“懒惰”这个词。我想你一定会不怎么高兴。是的.懒惰受人诟病。懒人受人轻视.但是懒惰并非人的原罪!比如.最近.法国出版的一本书《懒虫万岁》.就狠狠地“宣扬”了一把懒情的好处。懒惰.难道真的要荣耀大翻身,成为新一代口耳相传的“优秀品德”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3.
新人教版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写中,新增了"阅读与理解"和"回顾与反思"两大板块。笔者着重研究了"阅读与理解"这一板块,并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三三三模式",即"三步推进、三环相扣、三种策略",来优化问题表征,提升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市场和各种广告的分析中发现“暗示”在广告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能巧妙地暗示消费者进行联想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体育教学中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36.
向前 《华章》2007,(2):1
在旅游活动中,导游人员运用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暗示、积极的排解等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带团过程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了解和判断游客的情绪状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策略调节游客的情绪,保持并提高其游兴.这两方面是导游员的工作能力和导游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导游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7.
38.
张文 《教育文汇》2006,(8):49-49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自然景物加以高度提炼和浓缩,化真境为画境。为了突出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画山常常只取山之一角,写水常常只取水之一涯。因为所舍甚多,所取甚略,因而留下了大量的“空白”。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有一叶扁舟荡于江上,一个渔翁独坐舟中,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却渲染出江面上的  相似文献   
39.
一、消极心理透析高校学生的成长阅历本身不尽相同,个体气质类型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很难准确地揭露出综合性特点。在此,立足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和群体心理特性,概括出有代表性的6种心理现象。1.对市场经济规律带来的社会体制改革产生的惧怕心理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遵循市场规律对产品结构及劳动力分配形式进行自发调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出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等自身规律,市场的固有属性最终的运行体现是优胜劣汰,达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这一目的的驱动…  相似文献   
40.
李征宙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21-22,35
在比较狭义的范围内,文学作品的“空白”即是对情节和场景作出有意的省略。考察空白艺术的表现形态及美学特点,可分为“跨越式”和“暗示式”两类。作家要遵循艺术规律,摆脱肤浅与平庸,从而实现向艺术真实的高峰飞跃;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能让读者进入到一种极度自由的状态和心醉神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