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7754篇
科学研究   407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46篇
综合类   256篇
文化理论   54篇
信息传播   16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953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712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业界资讯     
2008影响中国媒体论坛在成都举办11月14日,国内知名媒体负责人会聚成都,参加2008影响中国媒体论坛,共论大事件中的媒体变局。论坛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曹轲、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以及香港大学陈婉莹教授、东方卫视台长蒋  相似文献   
62.
佘柯 《全国新书目》2008,(19):68-69
批评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西方流行的概念。它是关于批评的理论,关注的是批评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方式,拙评本身的特征和价值。"知识分子图书馆"系列就是一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家的"自选集",1999年译介到中国以来,在理论界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图书馆。最近这套丛书又有5本新作问世,分别是三好将夫的《日美文化冲突》、约翰·卡洛斯·罗的《美国研究的未  相似文献   
63.
敏感问题,是指“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①,例如灾难、事故、贪污、腐败、三农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住房改革、医保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解开了精神枷锁,开始正本清源,恢复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少数媒体“忐忑”试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4.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 辞书上对“操作”一词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就是在相关法律(在中国,还有党的政策及要求)的监管下,按照规程要求,对政府及官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批评。这种中国特有的监督与批评的实施,涉及新闻传媒、新闻记者、社会公众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5.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由概念可以知悉,新闻批评以揭露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主,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寻找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批评和我国新闻界的“正面宣传”有相同的目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我国媒介批评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机制是指媒介批评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是机构和制度的运作方式,是一定时代的媒介制度加批评方法,也可以说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批评方法或制度化了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冉茜 《中国广播》2008,(9):72-73
批评报道的自由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体和法人自由,有不同之处。我们通常说的自由,在其法定的范围内具有完全的、任意的选择性。人们对于处在自己自由范围内的事物,可以完全自主的处置,甚至放弃和牺牲。而新闻媒体对于批评报道的自由,却只能坚持不能放弃,否则便有悖新闻事业担当的社会职能和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68.
朱燕萍同志在《编辑之友》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文章针对我们在《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一》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朱燕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实际上不只是谈了编辑定义属的问题,而且涉及了编辑定义的整个构成,而我们对编辑定义的属和种差(《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种差--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二》,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都已经分别著文作过论述.现在对朱文择要进行答复,也是我们对上述两文的补充,所以以"再谈"为题.  相似文献   
69.
陈志强 《声屏世界》2006,(11):35-36
每隔一段时间,采用非常规手段采集到的调查性报道就会成为舆论的中心。有意思的是:先前对此持批评态度的新闻理论界逐渐消声沉寂,而实务界则明显有张扬之意。在2005年6月份郑州的媒体记者通过用暗访的电视画面,展现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已经变质的牛奶拆封倒入回奶罐并重新进行加工生产的事实之后,就有媒体发表了《“光明”在遮掩中黯淡社会在暗访中进步》的社论。①调查性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度报道”、“报告文学”、“通讯”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性报道的影子。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70.
侯智 《新闻知识》2006,(7):29-30
近年来,舆论监督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舆论监督被看作是增强媒介权威的关键、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对这一性质的认识,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有人亡政息。建国以后,在新闻媒介上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舆论监督概念的另一种表述。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日益活跃,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