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名文同样写贬谪,同样是遭受打击激荡出来的回声,范仲淹比欧阳修表现得更旷达超脱些。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五十七岁,晚年后对一己之升降荣辱得失就看得淡了,而对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事业则看得重了,自然胸襟博大;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才三十九岁,正当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年龄,对这一次贬谪他自然十分在意,所受的打击自然格外沉重,反应自然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92.
淡然之美     
黄伊迪 《良师》2011,(10):45-45
很喜欢我们的教室,因为从窗子望出去,就是一棵年轻的亭亭玉立的香樟。这香樟的年岁也不高,估摸和我们一样也是十几岁的正当少年吧?我见过的香樟,都是几百年的参天古木,而这棵,却显得尤其清秀可爱。爱上香樟,是在郭敬明的《夏至未至》中。在浅川一中,校园里到处都是香樟,如伞的枝叶擎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93.
明清园林设计的氛围营造可以让人体验不同的艺术之美,意境之美。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和景观规划美学的主导思想——天人合一观。缘于自然,高于自然,跨空间集奇景于一园,微缩自然于聚地。提炼升华心境于赏物。  相似文献   
94.
程颢诗歌摆脱官场名利羁绊,寄情山水,涵养性情,悟道忘忧,进入道通天地的审美境界。通过借景抒情、托物寄情等艺术手法,使抽象的哲理诗意化。诗风平和,韵致淡雅。  相似文献   
95.
叶星生 《收藏》2010,(1):120-124
西藏宗教面具可概括为跳神(羌姆)、悬挂两大类别。前者为各类宗教法会活动中神舞表演时佩戴的面具,后者是为护佑佛法而悬挂于寺院供万民供养膜拜的面具。二者互相通融,均在酬神醮鬼、驱邪禳灾、守护佛法的宗教观念中发挥作用,属西藏“大五明”中“内明”密宗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96.
(宋)苏轼 《学苑教育》2021,(4):F0002-F0002
赏析: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从宏观、比较的视角论述了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作家关注现实、体贴民情的创作精神以及英雄人物在文学中失落的现象,同时也批评了作家无法把握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缺少批判与激情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98.
《河西学院学报》2017,(1):92-97
在新一轮文学与道德关系的论争中,直接指涉的是文学与社会道德是否对接。"纯文学"观点坚持文学不需要承担道德建设责任,暴露出在审美认知上的心理误区和心理恐惧惯性。要真正地认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就要克服纯文学的心理障碍和认知误区,回到淡然、真实的心境。特定政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学对政治的疏离、文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张关系,留存在"纯文学"作家的心底,使"纯文学"对道德建设报以简单地回避。回到淡然心境,正确审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担当起文学的责任,这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理性心境。  相似文献   
99.
《诗经》以降,迄于清代,悼亡诗的创作一直不绝如缕。悼亡诗所包括的情感,既有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也有生者的自伤自悼之情,同时作家往往借此表现出一定的品味人生超脱生死的意味。其情感成因有三:乐生哀死的人类普遍心理;文人多愁善感的天性与其现实际遇不如意的相互生发;诗言志与诗言情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0.
当代散文家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是我读过的评价李清照的一篇美文。读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站立在凄风冷雨中的李清照。她超脱于官宦之家的日常琐事,更超脱于男欢女爱。她以独立的人格,追求人生的价值;以高雅的情趣,追求永恒的爱情;以高绝的才华,抒写人生的风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