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896篇
科学研究   22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02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对意境类型进行分析阐述有助于对这一范畴的理解与认识.本文认为:依据主观色彩的特点,意境可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依据景物描写的特点,意境可分为有景之境无景之境;依据表现技巧的特点,意境可分为有隐之境无隐之境.  相似文献   
32.
《初学记》卷二十四作《奉和立春游苑》,《岁时杂詠》卷三作《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有崔日用、李适、马怀紊、韦元旦、阎朝隐六人应制诗,前有中宗《立春游苑迎春》,均为七律。  相似文献   
33.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引起的变革,迫使教师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秩序作出相应调整,但学生的学习隐秩序没有发生相应变化,这种认知失调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成效。重构中职生学习隐秩序,让每个中职生得以个性地、扬长避短地主动学习,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4.
汉语语法的臆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差异决定了英汉语形式上的不同,这种形式上的差异在衔接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需要适时结合英汉语的差异对英语原文的衔接方式进行隐化处理,以实现地道自然的汉语形式,把英式中文的痕迹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5.
以《盲人之国》前四章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借用显化与隐化理论,对原文与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据翻译过程中隐化的表现及成因,对其中的翻译实例进行了分类归纳,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从而指导今后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6.
"自主感悟"是内隐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让人们"在没有意识努力去发现任务的隐藏规则或结构的情况下,学会在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阅读教学就应重视学生的有意识学习,重视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阅读归还给读者,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37.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以"隐逸诗人"、"田园诗人"的姿态出现.殊不知,他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隐逸的矛盾之间,并虚构了一个寄托自己理想的人类社会.然而,不论"仕"还是"隐",陶渊明都保持着"抱朴含真"的内心本质.  相似文献   
38.
反馈在二语教学互动研究中占核心位置,是近些年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反馈的实证性研究匮乏,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一线教师无法从这些研究中获得开展课堂反馈的指导原则。利用课堂日记和录音转写对英语课堂反馈与过渡语认知发展的关系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负反馈更有助于学生的过渡语认知发展。其中,启发式和元语言反馈的修正性效果最好;重复性反馈、重铸和外显性负反馈的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直接提供的修正性反馈对学生过渡语认知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还揭示了影响教师选择反馈方式和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感知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39.
内隐联想测验(IA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以及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IAT)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文章对它们的原理、操作以及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尽管内隐联想测验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们的确能够测量到个体态度中的某些内隐成分,是内隐社会认知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0.
王绩复杂的思想性格和曲折的人生经历,造成他一生徘徊在仕与隐、积极入世与消极遁世的矛盾中。他效仿、崇拜魏晋名士却徒具其表,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当初"学剑觅封侯"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