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最后的闺秀》是张允和的随笔集,1 999年曾出过一版。张允和去世10年间,多有读者向出版社打听购书。一本原本发行量不大的"小书",为何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在时间流逝中常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22.
保定淮军公所,全称为“保定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经专折奏准,奉诏修建的一座集祭祀、办公和会馆功能于一体的清代徽派祠堂式建筑群。保定淮军公所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是李鸿章为纪念阵亡伤故于战场的淮军将士而建的第五座淮军昭忠祠,也是唯一一处昭忠祠与公所合二为一的建筑。根据保定淮军公所内现存的原始碑刻资料,对淮军公所的历史功能和价值作简要分析,以期更真实地反映保定淮军公所的历史。  相似文献   
23.
丁汝昌十考     
本文对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家世和早年行踪作一考证,认为:丁汝昌家族在安徽庐江县整整生活了500年.丁汝昌于咸丰四年(1854年)被太平军掠人入伍,投湘入淮后,又被刘铭传乞置帐下.同治十三年(1874年)丁汝昌部被裁撤,遂回乡赋闲三载.光绪三年(1877年)秋,奉旨发往甘肃差遣.丁汝昌由北京回程,路过天津,拜见李鸿章,被李留用,开始走上了统领北洋海军的道路.文中对丁汝昌的家庭生活、妻室儿女、名号称谓等也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大臣像他这样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对大清帝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而且几乎影响到整个东方近代史的走向。同时,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大臣在身前死后招致如此猛烈的、连续不断的抨击。中国人对李鸿章的一贯评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李鸿章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他相貌堂堂,满腹经纶,思锋敏锐,巧善辞令。既傲慢清高又忠诚仗义,既阴险狡诈又锋芒毕露,既争强好胜又忍耐宽容,既冷酷蛮横又温情脉脉———他集东方人性格中所有特征于一身。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也就…  相似文献   
25.
程学启是太平天国的叛徒。程学启叛变太平天国革命后,先效命曾国藩的湘军进攻安庆,后又追随李鸿章的淮军攻陷苏州、嘉兴等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的叛降风潮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崩塌,领导集团封建腐化以及“君臣相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6.
孙瑞 《兰台世界》2012,(24):79-80
曾国藩在湘军攻陷天京全盛之时,毅然下令将其解散。分析、探究其原因,既有曾国藩受清廷猜忌之因素,又有湘军自身暮气深重,淮军继起,从而取而代之的演变。  相似文献   
27.
在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的战争中,李鸿章为了褒扬祭祀死于战场的淮军将士,在全国各地不断地修建淮军昭忠祠,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遵奉清政府表彰阵亡将士的定例;其二,依前湘军昭忠祠的修建;其三,淮军将领的要求;其四,维系淮军集团利益,提高淮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和巩固了李鸿章的地位,向世人显示了李鸿章及淮军政治实力存在,也是李鸿章登上政治巅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
古人云:“军而无阵,犹人之无四维;虎之无山谷,不可一日存也。”所谓阵,即两军交战时按一定的战术需要,以不同的排列组合展开的战斗队列。队列是战阵中的最基本形式,而队列的多端变化则可演变成战阵的变化多端。一个战阵的训练成形,要从募选、束伍开始,需要经一定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战场上的运用自如。兵书上说:“伍束而阵定,阵定而后节制行,节制行而后进止熟,进止熟而后奇正生,奇正生而后变化不竭,惟变化不竭者,乃能致胜于无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战阵出现于殷商时期,军队按左、中、右形成分布,是以战车为主的方阵。卜辞说:“王作三师,右、中、左。”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的规模亦逐步扩大,参战的兵力、器械也不断增多,阵法也就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3000年漫长的历史中,一代一代的军事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总结前人经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阵形,如:鱼丽阵、圆阵、疏阵、雁行阵、八卦阵、五行阵、三才阵等。由于阵法是古代陆战战术的核心,古代的兵书很少有不涉及阵法的。但是,由于古人耳熟能详,对于阵式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比如队列的排列、阵形的变换、阵的运动等等,又往往略而不详。即使是清代保留下来的精美阵图,也大体如此。就编选者所见阵图而言,《毅军陆操图》是唯一例外。毅军是晚清一支著名的军队。同治元年(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撤临淮军,以三营归记名总兵宋庆节制,因宋庆勇号毅巴图鲁,故称毅军。宋庆因剿捻屡立战功,后官至湖南提督,以治军严整著称。《清史稿》中有记载日:“(光绪)十余年,军容称盛。醇贤亲王奕最被命巡阅,叹为诸军冠,亲解袍服赠之。两宫眷遇优渥,加太子少保、尚书衔。”《毅军陆操图》现藏本馆,为一册十六幅,黄绫面,高40厘米,宽30厘米。是毅军“军容称盛”时期上奏的受阅操演图。图中阵形变化,以五行阵为基础,以横排方阵结合西方盛行的线式、散兵式战斗队形,运用进退连环枪式,使整个阵形纵横捭阖,进退交替,互为接应。本图图解十分详尽,制图方法明显受到西方的影响,而与中国传统的阵图很不相同,现予刊布,可供军事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9.
晚清淮军的近代化建设,虽走在同时代军队建设的前列,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忽略思想教育、军事训练中存在"教习之弊"、军费供应紧张、军事体制改革举步不前。这些弊端最终葬送了淮军的近代化建设成果,直接导致了淮军在甲午战场上的失败。淮军建设的种种弊端,对于今天的军队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
张广泗评述     
张广泗是清王朝在贵州最忠实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代表人物。其经历中主要事迹为:开辟"新疆"六厅的急先锋;平定准葛尔叛乱的功臣;镇压古州苗民起义的刽子手。最后在平定金川时无功而惨遭问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