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孙尧 《大观周刊》2012,(35):36-36
强化领导干部清廉的“内约意识”,必须从廉洁、廉政、廉仆、廉责、廉家五个方面着手,使廉政建设成为每位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02.
政治清醒、为政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处事公正、一身正气是广大干部的从政之基。干部清正,是新时期对干部从政道德的高度概括,是对广大干部在政治、思想、作风和人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只有准确把握干部清正的内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得于己、外得于人。1.政治清醒这是对干部政治方面的要求。政治上清醒,是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关颖 《家庭教育》2014,(9):25-27
家风,对家庭来说,是家庭中稳定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模式。家风通过家庭成员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生活方式、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表现出来,其核心是家庭的价值观,所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的家庭文化,是家庭的灵魂,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对社会来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个个家庭的家风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而社会风气如何,又对家风产生作用。家风正,可以抵御不良社会风气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家风不正,会阻碍社会良好风气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4.
"清廉"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积极推崇和倡导的一种为官美德。礼仪规范、安身立命、治国安民是其产生的价值依据。表现为"清静为人:个体修养"、"清明为政:角色义务"、"清廉为公:社会道德"等三个层次。当代社会,需要通过"增强修身实践,养成廉洁品质","加强社会教育,树立廉政导向","完善制度建设,严惩贪腐行为"等塑造官员的"清廉"美德。  相似文献   
10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烟台市牟平区,一提到我们五世同堂的贺家,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那时,我上有曾祖父母、下有侄子侄女,一家十五口和和睦睦,团结友爱。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良好的家风。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明代国家教化力度的加强,一批士人通过科举脱颖而出,使得海南从早期的文化输入地,开始对中华文化进行反哺。“初民社会”的海南,“耿介”“清廉”成为海南文化独特个性。海瑞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代表,并因之而名留青史。在母体文化与海瑞的关系中,本土文化是海瑞的智慧源泉。与此同时,海瑞对地方文化的发展、推介等方面作出努力,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干部清正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是对中国传统官德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清正是众多士大夫的毕生追求,强调为官者要做到政治清醒、为政清廉、处事公正、一身正气。1.为官清醒,以民为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社会矛盾,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是历朝历代当政者的第一要务。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的管仲,正是因为对天下大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因势制宜,  相似文献   
108.
注重官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点,我国古代官箴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官德思想.我国古代官箴中的官德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尤其对十八大以后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刘庆鹰 《新闻窗》2013,(1):9-10
在我心目中,王保民先生是一个对人诚恳、好学勤思、处事低调、知识渊博的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新闻学术功底,还在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与见地。翻阅全书,我更加走近了王保民先生:我看到了一位正直朴实、思维敏捷、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学者;我看到了一位忠于理想、不知疲倦、忘我奉献、做事一贯认真周到的职业新闻人;我尤其看到了一位心贴基层实际,数十年间始终反映百姓意愿,呼唤百姓心声,与百姓同情同感,从为人民服务中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10.
连召波 《知识窗》2007,(4):37-37
翁同和是晚清一位重要人物,他27岁中状元,36岁授读同治帝,47岁授读光绪帝,为两朝帝师,后来又入值军机,参与国家最高决策,倡导变法,一生的显赫可以想见。可是,他虽身居高位,为官却十分清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