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历来是《诗经》及古诗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由于孔子所论过简,后人理解分歧很大,故本文试做集成式研究:以《论语》为主,尽可能全地勾稽孔子《诗》说;分类研究,认为孔子主要论及《诗经》的性质、功用、用诗方法及审美标准;本意考辨,尽可能全地勾稽历史上对孔子《诗》说的不同理解,考辨孔子《诗》说本意;考镜源流,孔子发展了前人零星片断的见解,又直接影响了汉儒的《诗》学观念及儒家功利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32.
自古以来,"温柔敦厚"一直被看作是《诗经》的美学风格。但是事实上《诗经》中许多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温柔敦厚"是相悖反的。随后文学史上对屈原评价的争议和朱熹"思无邪"新诗教的提出都与上述事实有着紧密的关系。重新审视"温柔敦厚"与《诗经》美学风格,发现二者的系联并非真正的权威可信。通过比较推崇《诗经》的孔子的人格追求与强调温柔敦厚的《礼记》中流露出的汉儒理想人格,或许更能说明"温柔敦厚"与《诗经》美学风格的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33.
汉代的诗学,基本上是《诗经》学,而《毛诗序》就是汉代《诗》学的纲领与津梁。“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毛诗序》融合以后,“四始”、“六义”,“美刺”、“比兴”,“风雅正变”,“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重要的诗学范畴,形成了汉代《诗》学的体系,并对汉以后的诗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心雕龙》与汉代《诗》学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刘勰的诗乐观与《乐记》和《汉书&;#183;礼乐志》的关系紧密。受《毛诗序》的影响,刘勰弘扬了“四始”、“六义”。在美刺比兴方面,刘勰发展了《毛诗序》及汉儒各家对比兴的解释。另外,《文心雕龙》还继承和发展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相似文献   
34.
礼乐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为重要的源典著作,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为厚人伦,美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明美刺,倡温柔。《诗经》不仅对先秦人们的家庭伦理、言语行为、政事外交、文化交流影响甚巨,同时也对后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36.
小钝 《今日教育》2014,(1):61-61
梁实秋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了不起的翻译家。如果要拿四个字来形容他,“温柔敦厚”大概是最恰切的。当然.梁实秋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相反,他为了“规矩”常常得罪人。  相似文献   
37.
陈玉梅 《成才之路》2014,(22):23-23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而细致的工作,担负着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三大重任。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用错误的方式表现自我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存在着心理、个性、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工程中,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矫正,使他们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一、高情远致,赤子之心做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做到怀瑾握瑜,兰芝常生,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而非鲁莽灭裂,满腹牢骚,全无教师风范。  相似文献   
38.
建筑美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建筑美是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建筑美的主观性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地域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审美观的变化,对同一座建筑可以得出不同的评价。中国传统审美观讲温柔敦厚,西方当前审美观偏好楞歪斜怪。人类建筑审美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但是在变化着的审美观中蕴含一些普遍原则。一是,悦目原则,符合人的视觉生理基础;二是,简明原则,简洁明了的颜色、线条和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法国卢浮宫扩建和北京国家大剧院是简明原则成功的典型;三是,生态原则,高效、低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些普遍性的原则是建筑美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9.
《诗经》中的人物,既有对勇武尚力英雄人格的崇拜。又有对温柔敦厚君子形象的赞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范型得以在《诗经》中共存,反映了商周各自信仰观念的差异引起的审美变化。从审美理想层面看,英雄蛮武是商早期游牧文化的积淀,君子人格则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精神和人文色彩。两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使《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趋于丰富和生动。  相似文献   
40.
王克定 《考试周刊》2011,(73):41-42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奔来的中华诗歌之河,大浪淘沙,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带着中华文明的闪光。徜徉在这诗歌之河,我们沉醉,惊异,流连忘返。含英咀华,我们能体味到它的博大,也能感受到它的深厚。然而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的时候,却往往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尴尬.雅文化走进了书房,却多半被束之高阁,成为门面的点缀、装潢;诗词曲早已进人课堂,大半学生却敬而远之,为通过考试而被动地背诵乃至翻译,我们少见诗意流动,却不得不看到它成为应试的材料,被肢解、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