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菲华作家柯清淡的小说创作有着深层的化底蕴,生动表现了海外游子从漂泊、彷徨到怀乡、寻根的情感历程。在艺术上也有着娴熟的技巧,且思想性和艺术性水乳交融,我们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52.
语文课堂应该是最能显示人性美的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沐浴着人文之光。一、借助影视音乐,打开思考人性的豁口影视与文学似孪生姊妹,不可分离。恰当的援引,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经典影片同经典文本一样,会让接触到它的人心灵都为之震动。而影片较之于文学,它通过影像媒介,构造审美世界,探求人类心灵深处细微的悸动,往往是文字媒介所难以企及的。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我陪着学生观看影片《美丽人生》。师生一起欢笑,一同流泪。人生本应  相似文献   
53.
我们每一个人不管童年是如何度过的,都会热爱自己的故乡,对故乡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都特别的眷恋。因为故乡的草草木木都与我们有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深深的扎在我们心里,融入我们的血液,铸就我们的性格。无论何时,当我们作为游子远离故土,都会思念养育我们的那块热土,因为“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那才是我们灵魂的归宿。  相似文献   
54.
【精彩段落】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55.
关于古诗《行行重行行》之“游子不顾反”中的“顾”,有人以为是“念、想”之义,但从语言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方面考察,我们认为它与后面的“反”同义,“顾反”是同义连用,“顾”即“返回”之义。  相似文献   
56.
少小离家老大回,"依旧的依旧,变样的变样",刘大程组诗《小鸟》所抒写的正是自我回乡的印象与"近乡情更怯"的独到感觉。哪一个游子没有故乡之情呢?即使都是故土之情,其思乡内容与表达方式也许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外文学史上故乡诗歌是如此丰富与多样的原因,也是故乡主题常写常新的天然理由。刘大程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57.
心系故园,是人类最久远、最深厚的一种美好情感。新时期以乡情为题材的女性散文,或承袭了传统的思乡恋土的情结,或营构思新思变的境界,或记叙身处异国的炎黄子孙极易濡染的浓重乡愁,抒发了一曲曲魂牵梦萦的故园情,激荡着恋乡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58.
中国现代游子还乡文学虽多以"游子返乡"为开端,叙述者"我"与故乡在文化心理上却呈现出一定的异质化、距离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他者意识.行为上的"还乡"与意识层面上的"反还乡"在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游子还乡"结构也因此反向延伸,"还乡--再次离乡"成为小说的叙事中心,转述或多重转述的叙述方式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59.
凭栏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举动,古人凭栏之时,便生出无限的感慨。可以说凭栏是宋词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凭栏时抒发出来的情感是很细腻的,大都与离愁有关,根据对象不同,分为思国想家篇与游子思妇篇。也正因为凭栏与离愁分不开,所以凭栏又成了一种依靠、一种支柱、一种寄托。它既能供人们的身躯倚靠,又能使思念之人得到一定的精神支柱,寄托他们的情愁。总的说来,凭栏这一意象内涵丰富,给了无数词人广阔的思想空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60.
思乡是一个中国人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们不老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