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3664篇
科学研究   48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3篇
综合类   21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为准确滴定出强酸-弱酸混合体系中所含强酸的量,需考虑在不同的准确度要求条件下,混合酸体系中弱酸的浓度范围要求。基于混合酸滴定过程终点误差的2个来源分析,提出了混合酸体系中终点误差(TE)计算的新方法。在指定的终点误差要求和强酸的浓度范围条件下,计算了HCl-HAc、HCl-六次甲基四胺盐两种混合酸体系中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范围要求,随着各酸碱指示剂变色点pH值的增大,两弱酸浓度的上限要求逐渐减小。在|TE|=1%条件下,当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分别低于1.18和0.135 mmol/dm3时,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准确滴定0.1 mol/dm3浓度范围的HCl含量;而当两弱酸浓度分别低于10.6和10.5 mmol/dm3时,准确滴定出混合酸体系中1.0 mol/dm3的HCl含量亦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考察体胀公式ΔV=VβΔt应用的合理性,分别用体胀公式和导出的准确算式计算了水溶液和常见有机溶液的温变体积差,并于国标值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体胀公式对水溶液的计算结果大多存在不可接受的误差,而有机溶液与准确算式基本一致,表明体胀公式只适用于有机溶液而不适合水溶液,原因是有机溶剂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成线性而水不是。为使体胀公式适合于水溶液,通过对水溶液的温度-密度曲线进行乘幂线性化改造而修正的体胀公式,可得到与准确算式和国标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乳化液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针对冷轧生产,提出采用超声波声速法检测乳化液浓度技术可行,在此基础上,对武钢冷轧乳化液进行了实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4.
155.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50﹑100、130 mg·L-1)镍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镍处理均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SOD活性,而小麦幼苗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在较低浓度镍处理下升高,在较高浓度镍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56.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工厂、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再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使太阳能量通过短波辐射达到地球,  相似文献   
157.
通常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学生进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有的学生却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而后才逐渐褪色。  相似文献   
158.
测定不同条件下金樱子提取物溶液的粘度变化,对其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樱子提取物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浓度达到1.4 mg/ml时成凝胶状;该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盐稳定性和抗降解性能;冻融变化使该溶液的粘度有所增加,且冷冻处理后的效果更明显;苯甲酸钠、微波等...  相似文献   
159.
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产生的压强差,将液体快速压进容器中。许多师生认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从烧杯压入烧瓶,但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很难形成喷泉,即使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很难产生成喷泉,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酒和水多次混合后比例问题的探讨,揭示酒水比例与混合次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