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房元富 《教师》2010,(3):51-5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体力劳动已有所减少,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宽松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不少小学生的娇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们在生活上要求非常高,而参加劳动时却怕苦怕累;在集体生活中,  相似文献   
22.
沉溺于“中国式溺爱”的家长们,很难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不自知的,往往更多的是自知却难以控制。因为这并不仅关系到父母双方,还会涉及祖辈,而祖辈的溺爱更为“中国式”的。想要杜绝“中国式溺爱”,了解其中的危害是重要的一步。给孩子们的“特殊待遇”,所谓的特殊待遇,是指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先让他一个人享用,处处受到特殊照顾。然而,特殊待遇享受多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觉得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是欠他的,自私冷漠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23.
杨欧 《教育艺术》2008,(6):40-41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的语言、观点困惑了我。如:“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到学校做不好清洁还要重扫,凭什么!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学扫地的!”。“孩子的身体就只有这个样,老师,你上体育课时不让他累着了,怕出汗后感冒”。“反正我的孩子没先惹谁,谁也别想欺负我的孩子。”我倍感无奈倍感困惑:像这样失去原则失去理性的爱就是溺爱,会对孩子有益吗?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4.
秦春生  华城波 《吉林教育》2005,(4):41-41,40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主要通过人的各种活动和认识过程而表现出来。智障儿童活动能力差,对事物认识水平低,往往被正常儿童所排斥,不能参加许多具有社会交往和情感发展可能的集体活动,加上家庭教育不当,或是过分保护、溺爱;或是厌恶、嫌弃:或是家长不能正视孩子智力落后的现实而提出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它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可是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把一些本来该孩子做的事都给包办代替了,所以不少孩子对本来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事却束手无策。父母的溺爱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刘辉 《家教指南》2005,(3):28-29
父母为孩子撰写大学人学申请文件,在孩子子上学期间提供远程作业辅导.这些过分的帮助已是司空见惯;在数百万个与父母朝夕相处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工作单位里.我们也能注意到新员工期望老板像父母—样照顾他们。  相似文献   
27.
晚年的欣慰     
她的学生的目光里走来,从清脆的铃声中走来,身上积满厚厚的粉尘,学生们喊她教师,心里却唤着母亲。教鞭,牵动着满教室的视线,黑板,写满了她的岁月,写满了她的才华和慈爱。  相似文献   
28.
何洁 《中学生阅读》2009,(10):36-36
现在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优越丰厚的物质条件,家长的过分关护和溺爱,易使幼儿养成软弱依赖、胆小怕事的性格。幼儿总是要长大的,将来必定要独立生活、独立面对社会和人生,在广泛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受到一些挫折。如何面对困难,战胜挫折,幼儿期的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
这个标题,是受李玫瑾教授的启发而来。 本期的《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一文,是对李玫瑾教授的采访。在这篇文章中,李玫瑾教授说:“溺爱是没有是非的爱”,这种爱“无法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但是她又很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与陪伴,并将之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她主张的对孩子的爱应当是一种有是非的爱,一种理智的爱。  相似文献   
30.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形成孩子独立性格的最大障碍.他们认为也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感到愧疚,应向社会检讨.因此,英国年轻的父母虽然会悉心照育学者认为,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特定的情形中进行反思,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