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满洲”一词频现于夏目漱石《满韩漫游》一作。然而该词系满族旧称,中国罕见用作地名。日本人以之呼中国东北,意将“满洲”与“支那”并论,割裂东北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满洲”“成为”中日共争之地,殖民“满洲”成了同汉族“闯关东”一样的“开拓”,“文明程度”远超中国的日本有了做“满洲之主”的正当理由。夏目漱石沿用“满洲”一词,不经意间接受了该词背后的殖民逻辑。《满韩漫游》中便出现了“满洲”与“支那”并立、中日对比、“满洲”的主人意识等殖民思想要素。  相似文献   
172.
明嘉靖十八年(1539)女真族(属建州女真部)杰出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  相似文献   
173.
赵丽 《金秋科苑》2010,(20):123-124,128
冰嬉原本是清代对冰上活动的总称,因乾隆时期宫廷中举办冰嬉大典而成为一项国家典制。学界以往多仅仅将之视为宫廷娱乐文化活动,或是中国古代较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实,清廷之所以将冰嬉活动视为对满族入关前的冰上习俗的弘扬,与其应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考虑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把握其中的政治意味应具首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是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八旗子弟在清王朝社会之中有很高的地位,且在法律上有高于别的民族的特权,他们享有的特殊权利对清朝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5.
在以描绘满蒙开拓为主题的"大陆开拓文学"作家作品中,岛木健作在《满洲纪行》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述了自己在满洲,尤其是大陆开拓团的所见所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策"宣传的需要,揭开了"大陆开拓"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76.
老舍家世考     
老舍名舒庆春,关于其姓氏舒,有认为源自满族的舒穆禄部,也有认为来自舒舒觉罗氏或舒尔佳氏,却都没有确凿的族谱文献证据。本文以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于雍正九年编竣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据,并结合其他一些资料,对老舍家世进行了考稽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7.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满洲旗分,又对满洲八旗产生了什么样的涵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8.
任国桢小传     
史宣 《下一代》2010,(7):17-17
任国桢(1898-1931)原名任鸿举,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人。曾先后任哈尔滨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常委,中共奉天(沈阳)特支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0.
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笔者与笔者所在的古籍普查小组对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进行普查.馆藏善本共计222种.普查中发现,此前本馆对某些善本的版本断代存在问题,善本与普通本有待重新厘清.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尚未充分利用起来,保护措施也不合有关要求.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省非堂刻本<满洲四礼集>系北谷氏父子三人共同编撰,卷数当是五卷,其编次缀合有误,<满洲四礼集总序>当上调至<满洲祭祀总序>之前,刊刻是书是为了保存满洲旧制,但婚嫁丧葬、家祠祭祀仪节多有汉制在其中,虽非本意,但有违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