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本文试图通过了解满族起源与发展,来了解满族为什么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并通过了解它的形成过程,以进一步了解满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32.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时开始创立。女真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牛录”,每10人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牛录”是箭、“额真”是主的意思,汉译为“佐领”)。1601年努尔哈赤把每一牛录由10人扩大为300、人,以5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汉译为“旗”),每一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当时组成四个固山,即黄、白、红、  相似文献   
233.
23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辽宁省档案馆践行总书记要求,多次组织召开中共满洲省委史专题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从本期起,《兰台世界》开设“中共满洲省委史研究”专栏,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35.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项独特制度,模糊了民族意识,使政权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由于蒙、汉等民族在人数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子弟长期杂居的生活状态使满族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最终湮没。  相似文献   
23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见证民族命运转折,承载人类和平愿望的特殊年份里,反思抗日战争也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的东北战场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这片战场上战斗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  相似文献   
237.
1928年日本出兵阻挠北伐以致酿成济南惨案,之后又发表要坚决介入“满洲”的声明,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但是,通过对英国外交档案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英国此时采取的政策却保守而圆滑,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对济案中的日本抱同情态度,对日本在“满洲”的侵略性举动既谴责又袒护,对日本提出的在华“合作”提议反应积极。英国认为这些政策是它在中日之间保持“中立”的必需。在一定程度上,英国的政策影响、限制了日本在中国的进一步侵略行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适应了日本的外交需求,使得日本没有受到真正的制约,进而继续挑战华会体系。  相似文献   
238.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兵科掌印给事中范弘宾等就八旗官兵红白事赏银提出酌改意见,经军机大臣傅恒等人议复后奉旨准行。现由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奏折二件,予以刊发,供研究八旗官兵生计及八旗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239.
苑杰 《文化学刊》2010,(5):151-156
满族萨满教宫廷祭祀是满族萨满教上升为国家宗教形态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既有传世之经典,又有完整的祭祀体制,因此是我们全面和历史地认识满族萨满教的重要基点,也是我们今天辩证地看待中国北方民族民间信仰特点的重要依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对满族萨满教神灵和祭祀活动所做的分类性介绍,本文则是在这种基础上尝试着融入对满族宫廷萨满教信仰和祭祀主体的考察,希望能够对满族萨满教宫廷祭祀的性质及功用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240.
连晨希 《文化学刊》2023,(1):223-226
祭祀礼仪作为“五礼”之首,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祭祀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表达祭祀者的诉求。在清代,采用的是满洲祭礼和汉族祭礼并行的模式,满洲祭礼的全族性与平等性,无法像汉族祭礼那样彰显皇权至尊。清代满洲祭礼发源于满洲民俗与宗教信仰,在入关之后,清代帝王在保存满洲民俗和宗教特色的基础上,对祭礼进行了改造,在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称帝后,开始出现分流,部分祭礼向汉制靠拢。文章主要通过对满洲祭礼入关前后的缘起、收缩及流变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丰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