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2581篇
科学研究   42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3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幸参加"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现场(厦门市工人文化宫体育馆主会场)学习了代表十六个省市的十六节观摩课,兹选课数例,记录感慨.  相似文献   
102.
沙面小学实施协同教育,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该校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值得借鉴的做法有:(一)开展  相似文献   
103.
教学二年级可能性一课,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常都会安排摸球这一环节。然而,由于摸球时,活动通常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比如要  相似文献   
104.
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准确认识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比较是今后学好概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5.
张坤新 《新闻知识》2023,(6):54-60+95
视觉文化时代,公共事件的议题构造与社会动员的表征已由“网络造句”转向图像修辞。纵观近年来以熊猫“丫丫”为代表的公共事件,置身于文化语境、现实语境等具体语境中的视觉图像通过提供共时与历时维度的观照,推动指向社会矛盾的公共话语建构。同时,修辞主体主要通过对摄影影像、漫画图像以及拼接图像三种图像符号征用来激发公众的公共参与意识。此外,必须对“视觉转向”下公共修辞实践的潜在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6.
夏壳壳把变成癞蛤蟆的海妖三颗牙带回了家里,结果,夏壳壳的妈妈差点儿把它当螃蟹给蒸了。万幸的是,它逃过了这一劫。但夏壳壳还是不禁为海妖三颗牙担忧……5.我带癞蛤蟆去了我奶奶家我忘记今天是星期六了。早上起来,要不是妈妈拦住我,我差点儿背上书包去上学。吃完早饭回到房间,我对癞蛤蟆——海妖三颗牙庄严地宣布了  相似文献   
107.
前不久外出听课,听了一年级的《认识钟表》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对学习材料呈现时机的思考。教学片段:教师走进课堂,略带神秘地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一  相似文献   
108.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的内容,它包括例题、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八的部分习题。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  相似文献   
109.
张富 《江西教育》2011,(1):25-27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基点,一切教育都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应当首先全方面地了解人。”教师要把了解学生,认识教育对象放在工作首位,既要了解学生个体,又要了解学生群体;既要了解学生的昨天,又要看清学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0.
直觉的背叛     
科学家认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概率是生活的真正指南,这充分说明了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而事实上,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借助于直觉作出判断,尽管利用直觉有跳跃性的直达目标的优势,但可信程度相对会受到影响,有时利用直觉的判断根本就靠不住,甚至与实际情形大相径庭.用来说明直觉会导致错误的典型事例,应该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