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3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57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由于缺氧缺血及恢复期血液再灌注时引起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分析、论证,认为缺氧缺血引起H^ /Na^ 交换、H^ /Ca^2 交换和Na^ /Ca^2 交换活跃,以及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作用导致细胞内Ca^2 代谢异常是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通过补充抗氧化剂、锌、镁等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弱对心肌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1.6-二磷酸果糖(FDP)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1.6-二磷酸果糖对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预防运动性贫血发生、保护心肌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国道主干线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秦家~东风高速公路松花江大桥深水钻孔桩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CFG桩全名为碎石粉煤灰混凝土桩,是由房建基础工程的沉管灌注桩演变而来,属于复合地基处理形式.该桩是通过锤击力、振动力、振动冲击力或静压力将暂时堵住下端开口的无缝钢管(即套管)沉入到地基预定,然后向套管内(下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再用动力将套管拔出地面.钢筋茏和混凝土留在地下形成的桩.本文结合CFG桩在某一工程实例的成功应用,阐述了不同施工工艺对CFG桩施工质量的影响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要不得点.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Ligustrazine,LT)是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川芎嗪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作用,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Fos蛋白、c-jun蛋白、Bcl-2蛋白及Fas-L蛋白的表达,影响一氧化氮合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金银潭车站地质条件、施工场地、进度等进行综合分析,选用旋挖技术进行桩基施工,通过对其施工工艺描述并与常规回旋钻机进行比较,论证其具有施工质量好、施工效率高、环保、适应土层广等优势,并提出特殊地层下施工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工艺,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大黄酚是中药大黄主要的有效单体之一,属于蒽醌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大黄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阿尔茨海默病中表现出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抗氧化,抑制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sterase,AChE)活性,调节脑内氨基酸水平,增强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等。大黄酚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化合物,该文对大黄酚近年来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对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5只,运动训练组15只。对模型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对运动训练组进行跑台训练。3周后,分别对三组大鼠神经功能和PPARγmRNA进行检测。结果:运动训练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PARγ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运动训练能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与PPARγmRNA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八渡南盘江特大桥的V形支撑设计为C48级混凝土,一次最大浇筑量为180.2m3,又是在高温下施工,施工单位采取材料降温、降低入模温度、加强内部热量散发等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温度,成功防止了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