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1789篇
科学研究   108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55篇
综合类   21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4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在对知识创新体系中知识交流途径、交流特征和灰色文献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的基础上,说明知识的非正式交流与灰色文献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关联。从理论上阐述了图书情报机构重视灰色文献管理,对于提高知识创新体系信息保障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从2003年3月起,江苏卫视正式定位为“以资讯为核心,以情感为特色”的情感特色频道.作为情感特色频道的主打栏目群《情感地带》也随之推出,这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23.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2年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9《国际图联杂志》(IFLA Journal,双月刊) 全年共有35篇论文以及各种信息通报。法国国家图书馆的M.Beaudiquez在其文章“未来国家书目的用途”中,分析了网络环境对传统国家书目利用的冲击,指出不仅应在技术上更新国家书目的功能,而且应在观念上重新认识国家书目的价值。F.N.Kasimu对肯尼亚国家图书馆近20年来在采访和馆藏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资金合理分配、提高馆际互借能力与水平、加强资源共享等若干解决方  相似文献   
24.
在新一轮电视竞争中,频道竞争进入了务实的优势品牌、风格特色,节目形态创造的轨道中。在这一进程中,江苏电视台的实践是值得肯定的。它以江苏地域的亲民路线造就的新闻特色和情感表现引发的个性,打情感牌,显示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追求。  相似文献   
25.
文章首先归纳了传统灰色文献的定义、兴起背景、特征、类型等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灰色文献发生的变化情况作了分析,最后从转变观念、加强数据库建设和促进灰色文献白色化三个方面论述了灰色文献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6.
情报检索系统用户相关性判断的灰色聚类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灰色聚类决策,就是按多个不同的决策指标对决策对象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决策对象是否满足给定的取舍原则。该方法可以用于对情报检索系统的检索结果进行相关性判断。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7.
传播学“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接受来自宏观和微观两极的信息传播。对于中国的电视观众,上有中央级媒体发布的宏观的政策和国内外新闻,下有各地市级媒体播报的关于贴近本地的贴近百姓的新闻,而省级卫视则处于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定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8.
因为手表是高品质、高投入的产品,仿冒表要想做得和真的一样好基本是不可能的,那样成本也太高。所以大多数的假表都是“一眼假”,将不同品牌元素的部件组装在一起,打上特定的商标,制作拼凑得非常拙劣。我就见过标着DateJust而表盘是迪通拿熊猫面的假劳力士。而这些假表的价格明显低得离谱,消费者很容易识别,除非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相似文献   
29.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国外同龄人的生活似乎都有一种吸引力,值得羡慕和向往,因为在各种各样的影视和图片中,我们看到的大都是他们光鲜个性的生活。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他们的青春里也同样不乏灰色的一面。这是所俄罗斯技校里的同龄人的真实生活。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进技校的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逃避来自家庭的压力,是不得已的选择。俄罗斯在前苏联时期,曾拥有在世界上都属于很好的职业教育体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