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032篇
科学研究   112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201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基强 《垂钓》2008,8(12):62-63
鱼池里的小麦穗经常让钓鱼人头疼,人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开它们,实在没法了,干脆另择他处。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换上小钩细线,蛮有兴致地与这些小嘴精灵斗智,为晚上的餐桌增添一道美味。  相似文献   
52.
“人龙舞”起源于雷州半岛,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文化特征.“人龙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性、民俗性、凝聚性和经济性等社会文化方面.“人龙舞”的存在和发展应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扩大自我的存在空间,加强理论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53.
王晓海 《垂钓》2009,(9):88-88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龙与海洋鱼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渔民们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与大海息息相关。龙与海龙王,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具有万般神力的祥瑞灵物。自古以来,渔岛就有“鱼龙”之说,意即“龙”是鱼出,海洋不仅有龙,而且还有龙王敖广。龙是海洋之首,  相似文献   
54.
每位航模爱好者都希望亲手操纵模型自由飞翔,但对新手而言,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道路并不平坦,“炸机”几乎成为每位模友学飞之旅中躲不过的沟坎。一旦学飞的过程太过漫长,还会严重打击自信心。为此,笔者设计了一款耐摔的模型飞机,相信会让更多的新手远离“炸机”困扰,早日体验到飞翔的快乐。  相似文献   
55.
穿过午门,我们就真正进人到紫禁城。大家会发现,在72万平方米的面积内,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群建筑,通过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功用、不同的布局,共同组成了这个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在这里,小cool龙先给大家出个思考题:  相似文献   
56.
自1933年始,刘永济先生通过开设课程和著书立说两种方式,在珞珈山下传播龙学。从教学方面看,他在33年的执教生涯中,为武汉大学培养了一批龙学人才,并为珞珈龙学的发展树立起优良的学风,珞珈龙学注重整体性、现实品格以及与教学相结合的学统也就此形成;从学术研究方面看,他的《文心雕龙校释》等著作文章,奠定了珞珈龙学在龙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并激励着后世学者为珞珈龙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7.
炸茄盒     
材料:长茄子、肉馅、鸡蛋1个、面粉适量、豆腐1块。调料:葱姜末、生抽1茶匙、盐、科酒1茶匙、油适量。  相似文献   
58.
曹东丽 《辅导员》2010,(24):58-58
背景:这节课是我校和其他两所中学联合申报省科研课题《地方资源(龙文化)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中的一节课,属于欣赏、评述范畴,由我在十×中学初三年级随机选择班级授课。  相似文献   
59.
李光 《辅导员》2012,(5):11-13
上海某大学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其"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的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相似文献   
60.
五龙是苏童枫杨树系列中颇具转折点的一个人物,是逃亡和还乡主题第一次结合的产物。从五龙逃亡——复仇——毁灭——还乡的生存心态和生命际遇,我们可以看出苏童对于人类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中出现的思想矛盾和行为冲突进行的揣摩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