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12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从流体的性质、流体的流动状况,传热壁面及弯管的二次环流等方面就影响对流传热的诸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2.
孙琪 《大观周刊》2012,(36):69-70
将螺旋角分别为9°、15°、20°、25°、30°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传热与阻力性能的比较,确定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最佳结构,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大,换热增强,且40°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63.
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的各种传热数据,用实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给出管内热膜系数α测、α计、Nu测、Nu计及总传热系数K测、K计的值,分析了实际法和理论法得到的传热系数的区别.在传热管中加入螺旋弹簧作为强化元件后,对各种数据的计算及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
在考虑并行隧道耦合传热的前提下,预测越江公路隧道江岸浅埋段地温的长期演化,使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现场观测与数值迭代方式确定边界条件与初值.模拟结果表明:最终的计算稳定传热时间为68年,但传热在20年内即基本完成;隧道周围的初始恒温土层最终被转变为年变温土层;隧道外侧5 m及两孔之间出现了一个显著变温区,其最大温升值为7.14℃,最大年度温升的峰谷值为10℃;隧道周围10 m以下土层的温度变化仅由隧道传热所控制;两孔之间土层的最终稳定温度要高于其他位置的最终稳定温度,证实了耦合传热效应的存在.此外,还提出了一组单变量函数的回归模型,用以估计隧道周围不同位置土层的年度温度波动量.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究隧道浅埋段所穿越江滩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长期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65.
In this paper, a novel system using direct conta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air and water solution was proposed to generate ice slurry.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energy efficiency coefficients of 0.038, 0.053, and 0.064 were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solutions.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tric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Uv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wa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Uv calculated from the empirical formula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Uv quite well with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15%. Based on the empirical formula, a laboratory-scale direct contact ice slurry generator was then construct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ind. If the air flow rate is fixed at 200 m3/h, the ice production rate will be 0.091 kg/m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l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air compressor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amount. To improve the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air pipes insulation and the solution's thermal capacity, and also it is appropriate to utilize the free cold energy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相似文献   
66.
对两台35t/h油炉热管式省煤器出现低温腐蚀和锅炉出口排烟温度过高事故作了详细的分析,对受热面进行校核计算,查找原因,并对热管安全性作了校验,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成功改造设备,也可供其它单位和个人设计热管式换热器做参考。  相似文献   
67.
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68.
地源热泵又称地源中央空调,是利用地球所储存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化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它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或地下水,具有稳定相当问题的特性.使用地源热泵可以减少矿物燃烧的消耗,有利于国家改善能源结构,减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设计德宏州盈江县边桥酒店空调热水方案为例,简述地源热泵的U型埋管传热模型理论分析,并对土壤的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得到地埋管附近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并且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69.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管底部液滴形成和管间下落过程,建立了描述管间滴状形成和下落吸收过程传热传质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间的变化,分析了管间距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3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0.
从统计热力学分析了作功与传热的区别,作功改变的是系统内粒子的能级及其间隔,而传热改变的是系统内粒子按能级的分布。进一步考察了摩擦生热,阐明了摩擦力作功与非摩擦力作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系统,得到了摩擦生热等效于传导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