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唐庭媛 《现代语文》2007,(4):109-109
在《藤野先生》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讲好这一课需要花费较大的功力。其难点不独在于课文所涉及的语文知识,还在于所涉及的历史和今天的时事政治,在于不可避免地要碰触到现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以德育教育为己任,把思想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2.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学历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构思上要努力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史实教育,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央视特别节目对于爱国主义的媒体呈现2013年10月1日至7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连续播出国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央视的这次调查采访主要分为三个大方向来进行:对祖国的感情、爱国行动的体现以及爱国情感的凝聚和传递。节目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随机  相似文献   
8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92页:“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  相似文献   
85.
张瑜 《成才之路》2013,(11):69-69
爱国是一种情结,爱国是一种责任,爱国更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当代人们学习的榜样。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传授的过程中,在学生的价值观还在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  相似文献   
86.
主持人语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7.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里。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回归南宋,一直主张用武力抗击入侵者,却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支持,被贬回家,抑郁而终。他的《美芹十论》和《九议》详细陈述了他的战争策略,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  相似文献   
88.
王雪梅 《成才之路》2009,(26):44-44
一、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结尾部分,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的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相似文献   
89.
王雅茹 《成才之路》2009,(21):62-62
历史学科的德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0.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四川人民虽未遭受日本侵略的奴役,但也蒙受深重的灾难。国恨.家仇,激起了四川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众志成城,英勇抗日,四川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