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21139篇
科学研究   1414篇
各国文化   288篇
体育   750篇
综合类   1041篇
文化理论   192篇
信息传播   197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656篇
  2013年   1497篇
  2012年   2021篇
  2011年   2194篇
  2010年   1861篇
  2009年   1822篇
  2008年   2305篇
  2007年   1848篇
  2006年   1431篇
  2005年   1356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1084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772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鉴于理工类学生中存在的忽视人文学科的现象,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从伦理道德素养、哲学素养、艺术素养及历史素养等几个主要方面加强对理工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使他们成为具备科学和人文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42.
模糊集合是模糊数学的基础;隶属函数是刻画模糊集合的数学表达式。隶属函数的确定,允许有一定的人为技巧,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以确定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的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例,对隶属函数确定过程中的哲学分析表明:模糊集合中确定的隶属函数并不是主观随意的产物,而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客观性,体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43.
无论是从人类现实生活实践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和出路来看,都亟待建构体现新的思维范式的生存哲学。生存哲学作为人的生命、生活的自我批判自我理解,将重点展开对人的生存悖论、生存情态、生存时空、生存方式、生存意义、生存智慧等六大问题域的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944.
一般认为,感悟是一种思路豁然贯通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但本文认为,应该建构一种感悟哲学。感悟不仅是思维的特殊状态,而且是一种哲学认知方式,是一种生命哲学。其认知目的是自我生命的确证,观照方式是主体生命的投入。另外,感悟哲学在人生、文学、学术等方面体现了极强的精神实践哲学的品性。  相似文献   
945.
天人交感的宇宙观、注重道德的人生哲学、患事宁人的人生观,构成我国古代"无讼"观的主要哲学基础.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讼"观具有鲜明的历史性、遗传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46.
作为一种表意实践活动,文学表述的意义问题在文学理论中的讨论是一贯的。论文尝试用叙事理论的多种观念来阐明在哲学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学表述的意义,即作为文化形态诸种样式之一的叙事活动,文学表述服务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解释、自我塑造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进程。  相似文献   
94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创新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开放的意识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一、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在教师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施教者的思维观念、思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语中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四种核心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表明,英汉语对抽象情感概念的认知主要是以人们对其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即情感隐喻源于人类的具身体验。同时,文章借助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观对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949.
王素玲 《文教资料》2011,(20):73-76
理性的超越性在哲学脱胎于神话的过程中已经初露端倪,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和疑问,置换为对神的言说;把现存经验世界的起源,追溯到超验的创世神及其世界。理性的超越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超越,它以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划分为前提,具有二维的指向性,一是对现实生活否定与变革的"批判意识",二是对未来生活重建与构造的"自由意向"。马克思实现了从理性的精神超越到实践的历史超越,使理论批判真正成为了现实的批判;在构建未来生活的向度时,走出了抽象思维领域的困境,敞开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950.
作为教育者,在学生(受教育者)面前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这个问题和"认识你自己"一样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是追问自我存在方式的哲学运思。温彻斯特大学的尼格尔.塔布斯(Nigel Tubbs)教授在他《教师的哲学》(Philosophyof the Teacher)一书中从哲学角度审视了教师经常遭遇矛盾经历的工作以及他们在这种工作中所承担的身份,即,主人(the Master)、仆人(the Servant)或者精神之师(the Spiritual Teacher)。在这本书中,塔布斯提出了一种可以被归为"黑格尔主义"的教师的哲学,并宣称这种哲学意在恢复"思辨性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对于关心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