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2212篇
科学研究   252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38篇
综合类   8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4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52.
53.
古文,尤其是骈文多用典故,用典就是援引古代成语或成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用得较普遍而理解起来也较困难的多是后者,所以典故也称为故事、故实,用典也称为隶事、使事.  相似文献   
54.
由于递归过程结构清晰,程序易读,而且它的正确性容易得到证明,因此是程序设计的重要工具。利用允许递归调用的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给用户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带来很大方便。但是要熟练掌握递归过程的设计方法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从进行递归程序设计的两种主要方法——分治法和回溯法入手来对递归问题进行一下讨论。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序偶两种不同定义的分析,结合现实事例,指出笛卡儿积应满足结合律并且勇敢地承认它,不应当拘泥于数学祖宗们的形式化定义。根据序偶的描述化定义给出了笛卡儿积满足结合律的证明。  相似文献   
56.
蔡焕杰先生《对(愚溪诗序)一处译的思考》一发表在本刊2006年第5期,专门针对《愚溪诗序》末“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一句话,对人教版教参里的解释提出了一些质疑。章较长.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寂寥”的解释有错.二是“莫我知也”的内容应该修正。我仔细阅读了蔡先生的章,回头再重新研读了《愚溪诗序》原,发现蔡先生的观点亦有可商榷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寓意丰富的固定短语,结构要求稳固;与此同时,其也在发展变化;有些成语通过变动内部成素的位置,形成了一组成素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成语,这就是同素异序成语。其中同素异序的近义成语、关联成语、包孕成语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58.
刘向书与中国前小说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子史而旁出的嬗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小说的基本因素得以孕育、发展,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运用并日趋丰富。子部和史部这两大部类的前小说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向书亦子亦史或非子非史的形态表明,在小说寄生子史的历史时期,刘向书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9.
《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阿昌族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历史记录,是其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史诗中承载了阿昌族先民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起到了规范社会秩序、形塑社会道德、认识人类起源、记录生产生活、形成宗教信仰等现实作用。在"万物有灵"思维的影响下,阿昌族先民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构筑起"世俗化"和"神圣化"的生存、发展双模式。世俗化是阿昌族先民社会实践的结果,神圣化是阿昌族先民解释未知世界的手段,两者都是原始思维的表达方式。由此,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成为阿昌族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0.
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从女性的视角诠释了玛丽雅姆与莱拉由敌对走向团结互助的生死情谊。强大的父权制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挤压了女主人公们的生存空间,使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但她们最终觉醒了过来,互助合作,顽强反抗,终于获得了女性的自我和人性的复归,谱写了一曲从迷失走向觉醒和反抗的女性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