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11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提到“诗都”“花都”,人们就会想到洛阳这座古老文明的城市,所谓“洛阳牡丹甲天下”。千年帝都,牡丹花开,在这座古都上盛开出一朵国际化教育的奇葩——洛阳国际学校,而这所国际学校的掌舵者——崔建社,有着独特的经历,仅一年半的时间就让学校获得河南省民办教育十大名校、洛阳市2012—2013学年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洛阳市民办学校星级评估中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92.
关于《绿牡丹》传奇的形成与思想主旨,目前学界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弟弟温育仁未能加入复社而托名吴炳撰写《绿牡丹》传奇讽刺,也有学者认为这部传奇非温育仁讽刺复社作,也非温育仁托吴炳作,创作于明万历四十四年。《绿牡丹》传奇是当时科举文人结社的真实反映,带有剧作者故意讽刺之意图,可以三个方面作为佐证:《绿牡丹》创作于无地无社的明代末年,并与一场科举弊案相关;文社宗旨"以文会友"与品评社艺的社集活动在剧中得以展现;社集舞弊,选文刻稿等科举文社活动内幕在剧中亦有揭露。明末科举文社的兴盛对戏曲创作的影响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社集活动促进了戏曲小说的繁盛、文学家结社运动对戏曲小说的推动作用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绿牡丹》传奇正是科举文社兴盛的必然产物,既有真实性,又有讽刺性,以上三点即为佐证。  相似文献   
93.
选择洛阳牡丹花会为发展战略,应根据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战略分析对影响花会的主要内外部因素进行SWOT分析,并对重要因素进行定量化的筛选,提出适合花会的6种战略选择,即产品开发战况,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人才培养战略、节会管理战略、管理模式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94.
路成文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1):15-18,30
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在经历世易时改的巨大历史变迁之后所生发的一种特定民族心理。靖康之难, 宋室南渡,宋元易代,一系列民族灾难使南宋(包括遗民)词人的心理经受了长久的煎熬。因此,当他们面对那曾经作为这个民族之繁华与荣耀象征的牡丹花时,他们的感受与承平时代截然不同,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成为南宋牡丹词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95.
牡丹的拒绝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相似文献   
96.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就连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曾这样夸赞:“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女作家张抗抗笔下《牡丹的拒绝》中的主人公却是出离富贵,转求高贵的象征。作者以洛阳牡丹拒绝开放为描述的重点,热情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  相似文献   
97.
98.
何海舟 《小学生导读》2013,(6):16-17,48
"五一"长假已过,小花和同学们一见面,就兴奋地说起了自己游花草公园、看各种植物造型的感受。之后,她还出了一组和花花草草有关的游艺趣题来考大家。请你来试着做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破解这些花花草草隐藏的奥秘。  相似文献   
99.
水墨掠影     
《辅导员》2013,(32):36
  相似文献   
100.
菏泽市牡丹区素有中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俗之乡和"中国牡丹城"的美誉。这里文化源远流长,教育底蕴深厚。进入新世纪以来,牡丹区迎来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他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