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宋风 《声屏世界》2014,(12):71-72
<正>演员李雪健近日做客央视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李雪健坦陈,他一直在为拍摄《横空出世》这部影片时没有减肥而感到羞耻。《横空出世》是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研制原子弹这段历史故事的,当时国家很穷,李雪健在片中扮演的军队司令的脸却很胖。"没出名的时候,为演好舞台戏中的林彪,我曾减肥20多斤。后来拍《焦裕禄》,因为之前刚拍过《渴望》有点胖,所以一个月又减肥20多斤。而《横空出世》中的司令,是我出了名以后拍的,我为什么就想不到减肥呢?"对此李雪健一直心有惭愧,觉得一辈子都对不起观众。  相似文献   
52.
潘金莲与西门庆都是中国16世纪市民阶层中涌现出来的新异人物,都有极强烈的物欲、情欲、权势欲,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二人活动范围不同,表现形态不同,结局也不同,男尊女卑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张欣对物欲都市中女性的生存和情感体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情感方面,她通过女性的爱情之殇、友情之殇和亲情之殇揭示世俗化和功利化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异化和人情的冷漠疏离,在隐含现实批判性的同时,也唤醒人们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惜。  相似文献   
54.
赵丽宏 《新读写》2008,(1):14-15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千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相似文献   
55.
以毕飞宇“城乡互望”为视角的小说为例,分析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物欲的泛滥驱使人们对其进行盲目的追逐,在此过程中,他们所承受的心灵孤独之痛和生存困境的艰难挣扎。毕飞宇对城市的感伤和对乡村的缅怀,表达了他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和形而上的精神思考。  相似文献   
56.
死亡意识是从生命出发对死亡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存的焦虑。心灵敏感的作家总是比常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林白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表现为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状态。肉体死亡使个人得到解脱或通过死亡追求爱情的永恒。追求物欲是人反抗死亡恐惧的手段,但过分追求物欲则使人的精神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本能转向内部攻击自身会导致自我毁灭,死亡本能转向外部表现为破坏作用,即对外界及他人的破坏或攻击。  相似文献   
57.
一本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山楂树之恋》让读者认识了艾米。2010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将《山楂树之恋》拍摄成同名电影后,又让更多的观众知道了艾米。如今,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艾米新作《想爱就爱》,被称作首部都市情感疗愈小说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58.
“传媒娱乐化”背后的“娱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媒娱乐化的社会影响的讨论中,多数人强调其负面影响,认为娱乐化价值取向造成传媒的同质化竞争,使一些媒体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放弃了新闻业应恪守的真实、公正原则,使其应有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更多人认为当前的传媒娱乐化风潮是大众传媒功能的走偏,娱乐化暗含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特性会使人们远离崇高的理性追求,麻醉人的神经,使之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弱智化的娱乐使人成为物欲膨胀的精神侏儒.[1]谌至有人借用尼尔·波兹曼的一句惊呼告诫国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  相似文献   
59.
一贯以“道”“义”自诩的孔子,同时具有比较浓厚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不仅表现在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对事功的追求。为了在政治上能实现功效,达到某种既定目的,他认为必须讲究策略,必要时还可以突破某些道德规范,变通手段.他本人就是通权达变的榜样。他也以事务的实效来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他的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在历史上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0.
儒家心性之学对现代人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人生状况,指出人类精神追求在形上侧面的深层困乏;儒家心性之学对人性的分析及其衍生的规范,可以引导社会生活在善的途径上不断前进;儒学心性形上本体观念为实现理想人生的目标指明了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