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75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教育   179462篇
科学研究   7908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2764篇
综合类   5608篇
文化理论   153篇
信息传播   3820篇
  2024年   708篇
  2023年   2946篇
  2022年   2999篇
  2021年   2921篇
  2020年   3335篇
  2019年   3404篇
  2018年   1515篇
  2017年   2752篇
  2016年   3387篇
  2015年   5584篇
  2014年   14621篇
  2013年   12060篇
  2012年   14773篇
  2011年   16333篇
  2010年   13999篇
  2009年   13625篇
  2008年   15339篇
  2007年   11659篇
  2006年   9192篇
  2005年   9438篇
  2004年   8832篇
  2003年   8752篇
  2002年   6865篇
  2001年   5124篇
  2000年   5334篇
  1999年   1126篇
  1998年   672篇
  1997年   526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动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2.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 ,许多教师竭力从增加学生的实验数量入手 ,力图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但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高考、会考及统考等不同的测试中 ,一些学生对实验题的解答 ,总是漏洞百出 ,错误比比皆是 ,如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叙述、仪器组装顺序的判别、实验原理的解释等等 ,解答的总是文不对题 ,词不达意。究其原因 ,这些都是“被动”实验所造成的后果。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实验经验 ,教师又不敢放手 ,致使学生习惯于看着课本做实验 ,对着实验手册“照方抓药”。这样学生虽然动了手 ,但是很少动脑、实验是被动的 ,收…  相似文献   
173.
174.
175.
漫谈物理教学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既是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一种教育活动。物理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入所创造的科学形象、科学方法和科学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启发等教益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按照物理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审美观。那么,如何把美育融人物理教学呢?笔认为有以下实施通道。  相似文献   
176.
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创新处理教材,别具匠心的“导语”能动人心弦、引人入胜,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7.
1.缘起 在学完新课程教材人教A版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后,一位学生向笔者谈了他的困惑:既然超几何分布与两点分布、二项分布一样,是一种很重要的概率分布,而课本上不介绍超几何分布的均值、方差公式,难道不存在超几何分布的均值、方差的公式?笔者觉得这是个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好机会,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课堂上选择了如下的取球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8.
179.
庄诚  冯亚民 《考试周刊》2007,(39):120-122
数学是物理学研究的工具,更是深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目前学生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并不注重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本文对此精选几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数学知识在物理题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0.
充实丰富社会交往史(包括中外交往史和中国国内交往史)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年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的一个突出特点。笔者认为对教材作这样的调整安排,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意义。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交往”和“社会交往”使用的频率相当高。马克思高度重视“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物质生产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交往应该被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在论及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时,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信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