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教育   2487篇
科学研究   1051篇
各国文化   76篇
体育   324篇
综合类   175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4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阿昌族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历史记录,是其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史诗中承载了阿昌族先民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起到了规范社会秩序、形塑社会道德、认识人类起源、记录生产生活、形成宗教信仰等现实作用。在"万物有灵"思维的影响下,阿昌族先民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构筑起"世俗化"和"神圣化"的生存、发展双模式。世俗化是阿昌族先民社会实践的结果,神圣化是阿昌族先民解释未知世界的手段,两者都是原始思维的表达方式。由此,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成为阿昌族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2.
神话,是原始先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三篇本纪的开端,分别引用了殷、周、秦起源的神话传说。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研究探讨这些神话传说,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又可以挖掘其蕴藏着的文化元素,从而探究原始社会的奥秘。  相似文献   
83.
向海 《华章》2011,(4):51-51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  相似文献   
84.
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日久成形,相沿成习,便成了传统节日的雏形。在祭祀色彩较浓的中国节日里,往往融合着较多的神话传说,因而显得节日丰富多彩和富有人情味,祭祀也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的继承性,使祭祀文化从古至今有了连续的继承,从而增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85.
论“曰”、“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曰"、"言"和"说"所具有的"说话"这一基本词义入手,主要从四方面出发:阐释三者的起源;总结三者在语义和使用方面的区别;统计历代文献中"曰"、"言"、"说"的使用情况,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陈述三者在使用上逐渐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习语的产生与存在受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制约,所以研究英美习语要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追根溯源,习语主要来源于宗教、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风俗习惯、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名人轶事等方面,从中反映出英美文化的许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民俗学、社会学及人类文化学角度,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方法深入剖析《诗经》作品中的商、周部族起源神话,分析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形态,《诗经》时代的社会性质、婚姻形态及人们图腾崇拜的思想特征。通过分析指出,《诗经》作品中的商及周人的始祖神话传说,与原始母系氏族的婚姻形式及先民的图腾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8.
前贤时人对《原道》篇所言之"道"的众说纷纭,不惟字句理解上的差异,亦忽略了"道"在此篇中涵义的丰富性。刘勰在推原"文"之起源的同时,亦在推原"道"的发展。《原道》篇的深层意图在于言"文"而非言"道"。"道"的发展是通过"文"的发展来展示的。《原道》开篇所言之"道"是宇宙生成的终极之道,中间部分所言之"道"是道家之道,最后所言之"道"是儒家之道。刘勰通过"道"的丰富涵义的内在转换,意欲为"文"的起源找到终极,从而通过强调与神化儒家经典来纠正时人对文章形式过分追求的文风。  相似文献   
89.
大灭绝     
吴启基 《课外阅读》2011,(21):50-51
现在有人在提到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人类处境时,大胆指出"大灭绝"可能降临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地球上的生物已经有过5次大灭绝,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谓的灭绝,不是说地球不见了、地球停转了,而是生活、生存在上面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忽然间不见了(有一点大扫除的样子,地球要除旧布新)。如果是人类灭绝,那么,必须要发挥灵长类最理性的思考,针对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90.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一直吸引着史学家们的兴趣,并且形成两种较具代表性的理论:商业起源论和手工业起源论。本文通过对二者的折衷和整合,引入经济学中交易效率这个工具,提出交易效率论,对兴起原因予以经济学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