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4887篇
科学研究   473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189篇
综合类   292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119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吴思佳 《青年记者》2006,(22):27-28
伴随着一些新的报道方式和思潮,如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的出现,纯客观报道模式受到一定冲击,一些记者开始在报道中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创作主体身份,记者的行为和思想直接构成报道内容的一部分。这便是文中所要讨论的报道主体在新闻报道中的“自我呈现”。为了使研究更为全面,这  相似文献   
32.
贾瑞军 《青年记者》2006,(22):29-30
新闻定义的产生脱离不了它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本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中西的新闻定义为对象来分析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对新闻定义的存在环境进一步认识,探讨新闻定义形成的规律,从而促进新闻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3.
大众媒介处于社会、媒介和人之间复杂互动的网状体系中,经受着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双重困境和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挤压,如果仍然延用传统方法来研究已显得捉襟见肘。媒介身份研究既可以融合传统方法,又有自己的视野、标杆和特点,具有成为一种有效媒介研究方法的可能性、正当性和科学性。媒介身份理论以功能一角色理论、拟剧理论、传者理论(控制分析)和整体互动理论为支撑,具有进行整体互动、多维多层、系统全面地研究优势和兼容并包、消解差异的特点,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背景材料的运用,是以事实帮助记者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帮助观众把事物置于特定环境、条件中去理解、分析,从而引出深层次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5.
电子资源用户受益最大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经济学中的最大化理论运用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采购和服务领域,阐述图书馆电子资源用户受益最大化分为采购预期最大化和效用预期最大化两个层次。提出开展馆外访问服务将使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服务的时间最大化,同时让合法用户在资源内容、时间与空间上的受益最大化,而网络用户个人身份认证则是目前保障其合法用户受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6.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于1931年问世。当时是“图书禁锢”、“书是为特定少数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书是为了用的”,要使所有的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的主张。这的确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该书问世后。75年过去了。岁月的流逝,世界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阮氏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反而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其思想之光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本文拟谈谈对该书的一些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37.
《电子出版》2005,(2):63-66
尽管预测技术趋势并非十拿九稳,有时一些预测还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如比尔.盖茨在1994年时曾预言:“在下一个十年,我们将拥有无限的宽带”,而互联网发展  相似文献   
38.
谁都不能熟视无睹电视在20世纪人类文化舞台上的醒目到场和隆重出演。这一现象必然会导致我们对电视文化身份及其本质特征、学理层面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9.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以完全或部分不公开职业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活动。目前,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此也引发了关于隐性采访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争议,也使新闻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如何正确把握隐性采访的尺度,避免陷入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禁区,是新闻机构必须认真思考并妥善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隐性采访要重视政治性导向,要通过事实真相的报道反映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使人通过新闻报道迅速领会媒体在宣传什么,反对什么。…  相似文献   
40.
“51685”,随着监狱管教一声厉喝,犯人应声出列。这是许多电影中常见的情节。一个号码代表着一个犯人,他们没有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