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诬告罪在中国源远流长,先秦文献中已有论及,此后历朝法律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诬告反坐”是中国古代惩罚诬告罪的基本原则,带有浓厚的报复主义色彩,但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系统研究古代的诬告犯罪,有助于完善中国现行刑法关于诬告陷害罪的一些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82.
愈来愈多的见危不救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刑事立法对此却处于空白状态.增设见危不救罪的呼声日益高涨,见危不教人罪的社会条件也已基本成熟,可从构成要件及刑事处罚方面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见危不救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对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这既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也会导致整个刑法理论的不协调.德日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从实现刑法机能及我国新刑法具有的客观主义倾向两个方面来看,不能犯未遂的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的危险性为其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犯罪构成作了粗略比较,将私分国有资产罪中"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中的"个人"的理解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对"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单位少数人员或管理人员是否一定构成贪污罪"这一问题作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85.
加利弗尼亚州刑法典结构严密,是美国州刑法的重要代表。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法律的现状。接着简单阐述了该法典的体系,并且对犯罪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具体类罪抢劫罪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6.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相对应,是刑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只有在注意其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可罚性、抓住单位意志这一本质特征并全面分析其主观罪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单位犯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单位故意犯罪的形态众多,与共同犯罪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对它们的分析直接关系到量刑及刑罚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对结果加重犯构成要件的把握入手,较为详尽地考察了学界关于结果加重犯未遂形态的争论,在此基础上对结果加重犯存在未遂形态的观点作出辨析,认为基本犯罪未遂加重结果已发生和基本犯罪既遂而加重结果未发生两种类型都是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88.
随着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一些学者开始对社会危害性产生了质疑。事实上,社会危害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所承担的是出罪功能,因而与罪刑法定原则存在一致性。当然,基于我国犯罪构成是评价行为罪与非罪的唯一标准,因此应当把社会危害性的出罪功能纳入犯罪构成中来,从而达到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的契合,完善三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89.
刑事违法性是我国刑法学中的基石范畴,但是与大陆法系的违法性理论相比,国内对其明显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合理构建的刑事违法性理论中,刑事违法性主要是形式的,但同时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注重行为本身的意义,又注重行为所导致的结果的意义,是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统一;刑事违法不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也不存在违法性的程度即可罚与不可罚问题,具有刑事违法性就成立犯罪,犯罪构成只是对刑事违法性内容的具体化和展开;与构成要件符合性相比,刑事违法性的范围更为合理,而且作为犯罪的同义语,它当然地包含有责性这一要素在内。  相似文献   
90.
计算机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危害性趣来越严重,为了预防并惩治计算机犯罪,我国制订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97刑法》最具代表性,但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其犯罪主体,犯罪手段,侵害客体、犯罪结果等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法律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与计算机犯罪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在管辖权,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处罚尺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